夏季奧運剛閉幕
巴黎解放八十年

  
在《馬賽曲》的感召下
 
  上周承接著巴黎奧運餘熱,先來一點跟澳門有關的頭盤。在世界現代史上,《馬賽曲》最為鼓舞人心的事件有兩個。第一個至今依然常在本地電視台重播中聽到的電影插曲,那就是傳頌了八十年的經典影片《北非諜影》(兩岸由英文片名兼地名直譯為《卡薩布蘭卡》)中,當地法國人齊唱國歌壓倒納粹國歌,令人熱血沸騰的愛國劇情。這一幕亦成為經典中的經典,凝聚了海外法國人,鼓舞著他們和一切反納粹力量,為推翻納粹暴政光復法國加倍努力。
 
  一九四四年第十六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上,破天荒有三齣反法西斯電影奪得金像獎,極一時之盛。它們是奪得最佳男主角的《守望萊茵河》;奪得最佳女配角,改編自大文豪海明威親身經歷小說的西班牙內戰電影《戰地鐘聲》,再加上《北非諜影》。《北》片更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三項大獎,成為當年最大贏家。《馬賽曲》令精緻的劇情相得益彰,至今仍是令人回味無窮的不朽亂世佳人傑作之一,三片盛放乃二戰時期獨有現象。
 
  同一年在《馬賽曲》激勵下,西方盟軍重新踏上法國展開大反攻,加速了二戰結束,這就是歷史上最宏大的登陸戰諾曼第戰役。很多年後同一天筆者降臨世上,不但與有榮焉更要毋忘初心,今年適逢八十周年不能不寫下紀念文章回顧緬懷,考慮到之前時機未到,本周是時候了。
 
  令人感慨的是八十年來的諾曼第戰役,演繹的主導權都有意無意由美國牽頭,其實與真實歷史大有分別。六十年代的《碧血長天》(兩岸直譯最長的一天)和九十年代的《雷霆救兵》(兩岸直譯拯救大兵賴恩》)皆屬絕對經典。但對這場戰役法國人的刻劃不進反退,折射出史學界的偏見。
 
  因法國戰敗被佔,法國人普遍至今對這段屈辱史不願多說,形成法國無能的固定形象。若不是今年仍在看,法國榮譽軍團勳章得主、二戰史專家多明尼克.洛米爾,查遍敵對雙方及美英檔案寫出的《電影和課本誤導的二戰真相》,仍會繼續被蒙在鼓裡。篇幅所限只能說戰敗前和戰敗後的法國人,跟西方歷史記載差別很大。

淪陷後真實的法國
 
  其實法國是戰敗國中抵抗和反抗數一數二激烈的國家,也是庇護猶太人最多的國家,佔領軍最多的國家。戰敗同年不合作運動和地下反抗已經開始,這跟法國人熱愛民主自由的民族性分不開。一九四一年底英勇就義的烈士喬治.伯納德年僅二十歲,據德軍記載槍決時拒絕蒙眼,唱著《馬賽曲》從容步向刑場,高呼法蘭西萬歲後離世感動了敵人。
 
  諾曼第戰役前夕,納粹各種部隊在法國有一百五十四萬六千人。法國左中右派游擊隊已有四十五萬人,還有三十萬原法軍組成的地下軍,以及數十萬分佈在英、美、蘇軍隊中的正規軍,加上數百萬自發以自己方式反抗暴政的法國人民,匯集成令德軍非常頭痛的龐大抵抗力量。
 
  德國佔領軍既要嚴防盟軍不知何時何地反攻歐陸,又要在全法國不斷掃蕩抗德游擊隊、緝捕更隱蔽的反德份子,從而令侵略者無法移師他國增援歐洲其他國家的佔領軍。類似情況也出現在今天的烏克蘭戰場,俄軍和分裂勢力已在摩爾多瓦和哈薩克斯坦蠢蠢欲動,企圖再現在烏克蘭發生的一切。但大軍被釘在戰場上十分狼狽,暫時已無力四處煽風點火,這等於有力地幫助了其他被俄軍威脅的小國。
 
  德軍在法國龐大的駐軍,既有防禦英倫海峽對岸越來越多的解放歐陸大軍需要,也有除德國本土外向其他歐洲佔領國及蘇聯前線,作為後勤基地及兵站的作用。同時也是很多被打得五勞七傷的部隊回防休養生息,獎勵有功官兵旅遊渡假、一家團聚、蜜月旅行的聖地,綜合作用非其他佔領國可比,這就是法國淪陷後無可替代的重要性。
 
  德國人在法國養尊處優、尾大不掉,固然是法國的不幸,且增加了法國人反抗及盟軍反攻的難度。但換個角度從整個歐洲抗德大業戰略出發,卻變相支援、減輕了其他被侵略國家的軍事壓力,也成為一種功德。法國解放後像其他歐亞國家一樣,展開了大規模、當然也有錯判忠良的全國性肅清法奸搜捕行動。最後有不足一成人即幾百萬人被視為法奸賣國賊受到懲處,不如想像中多,也不會比各種直接間接、武裝反抗及不合作的平民多。證明法國人總體上仍是十分愛國的,考慮到德軍及維希偽政權龐大的軍警壓力,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堅持。
 
  無論那上百萬起來,不願做亡國奴而投奔外國,主要是英國、美國、蘇聯的法國人,抑或是留在國內肆機而動,配合盟軍戰略大反攻,法國無數軍民在台前幕後,都對打敗納粹光復領土,作出了絕不能被歷史磨滅的重大貢獻,這是西方主流歷史應該盡快為他們平反的。今年在紀念諾曼第登陸八十周年的官方活動上,也像十年、二十年前一樣,既有當年法國正規軍老兵,同樣有當年只有十多歲的老游擊隊員參加,與其他老盟軍官兵共聚一堂。
 
  隨著年華老去,見證法國與盟國合作抗德大業的老兵正逐漸凋零,走下歷史的舞台。希望在老兵們的有生之年,能看到他們曾為之奮鬥的青春年華,能得到舉世公正的評價,不論中法皆然。這也是筆者的小小心願。蘇俄的文武敵後工作者,始終受到官方高度讚揚,對此西方歷史亦予以公正評價,但為何對法國持有 雙重標準呢?可悲的是,這些自我貶低的歷史學家中,竟然有不少是法國人。為此下文將會簡介一下,當年美軍和德軍高層對此如何評價。
 
  一九四四年八月二十五日,要記著法國人以自己的方式,解放了自己的首都巴黎,並非是美軍替他光復的。在整個歐洲德佔淪陷區內,這是唯二的其中一個而已,法國人至今有理由感到自豪。今年是第一屆巴黎奧運一百周年,也是第二屆巴黎奧運舉辦之年。但同時必須毋忘歷史,今年同樣是諾曼第戰役八十周年,暨巴黎解放八十周年紀念。沒有解放,何來奧運?就算有,也只會辦成繼一九三六年之後類似的柏林奧運翻版,不會有今屆奧運那種法國的靈魂。
 
  本世紀以來,法國一度在縱容俄羅斯對外侵略擴張,採取張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貓頭鷹式綏靖外交政策。更是個別肯跟俄羅斯進行軍事技術合作的北約成員國,今天看來仍令人覺得不可思議。慶幸的是馬克龍政府懸崖勒馬迷途知返,今天同樣跟世界各國站在一起,支援烏克蘭抵抗新納粹俄羅斯大軍入侵。這證明法國人依然當仁不讓毋忘初心,《馬賽曲》並未失聲,自由、平等、博愛的三色旗幟,依然在世人心目中高高飄揚。(二之二)


黃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