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問題需要共同行動
二零二四年還有一個月即將成為過去。過去一個月,除了最後的幾天氣溫跌至攝氏十五度左右的水平,澳門卻迎來了潮濕多雨的天氣。這是因為西北太平洋上出現了罕見的「四颱共舞」現象。
雖然歷史上也曾經出現了五個熱帶氣旋同時在西北太平洋地區出現的情況,但十一月出現「四颱共舞」卻是自有人類進行科學觀察以來的第一次。雖然天氣並不是一門可以完全準確預測的學問,可是科學卻告訴我們,全球氣溫的上升,不但延長了夏天的長度,海水溫度的上升更有利於颱風的生成和發育。
而從古氣候學的研究,我們也能得知,全球氣溫上升到了一定的程度,短期內會導致雨量的增加,甚至是現今的沙漠,有可能會回復到昔日草地的植被。但同時為北美東岸和歐洲西部帶來溫暖天氣的墨西哥灣——北大西洋暖流,卻會因為南北兩極冰川完全消失而中斷。根據過往的經驗,這會導致全球出現氣溫再次急速下降的情況,這現象在氣候史上最近一次發生是距今約一萬二千九百年至一萬一千七百年前,被稱為「新仙女木事件」。
「新仙女木事件」雖然持續時間十分短暫,只有一千二百年左右,但對於當時全球物種,以至人類文明的發展都帶來災難性影響。由於氣溫突然下降,在溫暖期間能夠生長的植物被凍死,人類缺乏賴以生存的食物,也因而被餓死,北美洲北部原有的文化一度徹底消失。「新仙女木事件」給現代人的教訓,不光是氣候變暖會為人類帶來的短期後果,包括海水水位上升、毁滅極地的生態系統並淹沒平原和珊瑚島,更頻繁的極端天氣,登革熱等傳染病擴大蔓延等,還可能會為人類文明帶來更長遠的影響。
回到當下。本年度聯合國氣候峰會在加時兩日之後終於達成了氣候融資的協議,發達國家承諾增加有關的投入。但這份總額達到三千億美元協議,仍被發展中國家批評為不足。而作為全球排放的最大國美國,未來四年將會有一個反氣候的政府去領導,也為短時間內的氣候議題帶來陰影。
而對澳門來說,雖然我們只有六十八萬人口,但每年旅客數量卻有超過三千萬人次。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希望新一屆政府也能加大對環境的承諾,包括在發電領域,更快轉向可再生能源,例如是珠江口一帶的風力發電,例如珠海金灣的風力發電場,只需投資五十三億元人民幣,就可以為澳門提供百分之十四、零排放的電力,比每年一次的現金分享總額73.6億澳門元還要少。而作為澳門資源消耗的大戶,政府也應該多宣傳在旅行當中實踐綠色低碳行為,例如自備餐具和購物袋,並鼓勵酒店減少提供衛生用品等,讓旅客也支持澳門的減碳事業。
□
未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