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京遇恐襲百死
看不見的灰犀牛

  
  莫斯科音樂廳恐襲事件,造成一百三十九人死亡、一百八十人受傷,音樂廳嚴重受損,成為二十年來,俄羅斯遭受最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事後俄羅斯政府試圖將事件歸因於烏克蘭,但在襲擊發生後不久,伊斯蘭國呼羅珊支部隨即承認責任,並公開恐襲現場影片。雖然涉事者迅速被俄國軍警捕獲,事件依然令莫斯科當局相當尷尬。

  往年六月轟動一時的普里戈津叛變,今年又發生音樂廳恐襲,對於以特務、情報工作聞名的俄羅斯而言,是當頭一記悶棍。兵變也好、恐襲也好,最重要是突然性,攻其不備。然而,兩件事都不是沒有先兆,華格納集團與俄國防軍的嫌隙,在兵變前已是人所共知,今次恐襲之前幾天,美國已經公開宣佈過,俄國可能會受到恐襲。如果加上已經持續兩年的俄烏戰爭,可以發現灰犀牛效應,不斷在俄國上演。

  灰犀牛效應是近年經常被提及的概念,就是說危機像一隻灰犀牛,灰犀牛體形龐大,人類理應在遠遠就看見牠,可以避開牠。灰犀牛是草食動物,看似無害、看似反應緩慢,但實際上灰犀牛一旦感到威脅,就會迅速發起致命的攻擊。因此灰犀牛效應,就是一種對顯然易見的危機的忽視。看不見灰犀牛,不是視力問題,是一個決策問題,簡而言之,就是俄羅斯決策層有一種逃避現實的傾向,對大機率危機,採取一種無視的態度。四千萬國民的烏克蘭萬一反抗?普里戈津如果叛變?激進組織若然來襲?在事發前,普京把這些可能性一一抹掉,盲目樂觀地相信一切會順風順水,可見這個領導集團,已經病入膏肓。

  回到事件的本身,為何莫斯科在事發後一直將事件與烏克蘭扯上關係?烏克蘭又真的會恐襲俄國嗎?筆者認為,恐襲事件與烏克蘭有關的機會很微。理由很簡單,恐襲的一方一般處於絕對的弱勢,在正面戰場上沒有能力對敵人造成殺傷,才會冒天下之大不諱,到後方襲擊平民。俄軍在烏克蘭戰上雖未落下風,但也死傷慘重,烏軍在西方支援下仍足以抵擋俄軍,也有策動一些長距離的無人機攻擊俄國本土,甚至多次轟炸莫斯科,既然正規戰手段夠用,又何需恐襲?恐襲不是烏克蘭策動,對俄國國民而言,邏輯就簡單不過:因為俄烏戰爭牽扯俄國太多國防、國安力量,至使首都防備空虛,那麼責任就非普京來擔不可,普京並不想承認俄國現在已經左支右絀。

  當然,即使俄國想把一切責任推給烏克蘭,第一個跑出來澄清的,卻是伊斯蘭國。為恐襲承認責任,是極端組織的傳統,當中有兩層意義,若是組織自發行動,事成了當然要昭告天下,為組織立威,好在江湖上有個地位;若是收錢辦事,也要高調承認,否則不知道襲擊是誰幹的,如何向老闆收尾數呢?這個伊斯蘭國呼羅珊支部也有故事,呼羅珊地區,指的是阿富汗、伊朗及中亞五國一帶以穆斯林為主流的地區。從這群恐怖份子的來歷,大概可以猜想他們的意圖,就是在俄羅斯南部靠近中亞的位置,重建伊斯蘭國政權。這就是在之前筆者所擔憂的情況,俄國衰弱,中亞真空,若中國的力量不能及時西進,將滋生恐怖份子,同時威脅中國西部的安全,這使中國再一次面對海防與塞防的戰略抉擇。


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