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蘇格蘭(七)
愛丁堡是一個傳奇

有格拉斯哥的人丁和財富,她卻保有了蘇格蘭優雅的一面。她不是雅典,卻湧現了無數哲學家、作家和科學家。由於群山環抱,因而也能和羅馬平起平坐。中古的舊城和體現十八世紀啟蒙理想的新城,兩者只是一溝之隔(現在是火車行駛的路軌),並且都保持完好,是十分少有的。這一點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都承認的。

  要了解新舊城的分別,第一件事就是攤開一張愛丁堡地圖。以火車站為中心,從東至西劃一條橫線,這就是兩城的分隔線,兩者由多條橋樑相連。北邊是新城,而南邊是舊城。舊城本身又以兩個點和把兩者串連起來的一條線為軸心,分別是城堡、聖十字宮(英國君主在愛丁堡的寓所)和大街,大街南北有很多細巷伸出,呈魚骨狀。至於新城,就是以寬闊的街道劃出各種幾何圖形,中間穿插了公園和廣場。

  另一個重要的分別,你必須走在街道上才能發現。跟我走吧!我帶你去看。

  離開了朋友的家,拐個彎,就進入新城的南北幹道──登打士街(Dundas Street)。街道足以劃出三條行車線(汽車出現是十九世紀末的事!),就算是內街都可以劃出兩條行車線。兩旁住家外牆都是以灰色石塊砌成,兩層、三層,四層的都有。穿過女王街公園,女王街上的房屋,有些修了門廊,多了一種財力的炫耀。再拐彎,左方就是聖安德肋廣場,前方是斯考特紀念碑。喬治街從廣場朝西伸出,一直通向夏洛特廣場。街上建築比女王街更多裝飾,例如希臘神殿的三角牆和巨柱,以及青銅穹頂,街口常常有銅像裝飾。就是現代重建的建築,都像兩個半世紀前的老房子,色調沉實,使整體風格能保持和諧。

  在小店家吃了英式早餐後,外面已放晴。從王子街眺望,城堡盤踞了舊城的山崗上。不過進城堡前,先參觀了一家紡織廠。不是生產別的,就是蘇格蘭文化象徵的格子布料。廠房貼近城堡,除了現場的織造過程和各式紀念品外,這裡還有穿上裙子拍照的服務。畢竟只是一個體驗,很多程式都已經簡化,甚至連一雙獨立的鞋子都沒有,用加上膠底的長襪替代。不過拍出來還挺很好看的,所以還是加了錢,把三張造型照統統買下來了。

  城堡外面的廣場正進行拆卸工程,那是每年八月軍樂節(Military Tattoo)的後續工作。進了城門,上了一段斜路,就是一個朝北的寬廣平台。邊緣還架起數管大炮,不過昔日的軍事重地已經成為世界各地旅客欣賞愛丁堡風光的熱門地點了。極目遠望,新舊城、卡爾頓山、利斯外港、福斯河口及水中小島,以至鐵路橋和對岸的法夫半島,在晴空之下一覽無遺。在平台一側,有一尊流動的大炮,靜靜的架在平台一角。那是著名的午炮。下午一時發射一枚空彈,對面卡爾頓山同時會升起報時球和應。

  經過仍在使用的軍營建築,再穿越霧門(Foog's Gate),就進入了上廓──城堡的生活區。北邊以聖瑪格麗特小堂為主,南邊由四座樓房和中間的廣場組成。小堂、王宮和大廳是上廓的焦點所在。小堂是城堡,甚至是愛丁堡全市最古老的建築。大廳是宴會的地方,還收藏了愛丁堡城的鎖匙。王宮除了是蘇格蘭王室在愛丁堡的一處居所以外,更收藏了蘇格蘭的王家禮器。除了王冠和權杖以外,最重要的就要數斯康石了。

  出了城堡,就是舊城的主幹道──大街。兩旁的建築門面比新城窄,相信是因為舊城空間狹小的原故吧(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古代的房屋稅是以門面寬度來計算的。日本京都和馬來西亞檳城都是這樣)!亦由於此,為了容納更多人口,舊城的房屋向高空發展,普遍有四到五層高。密集的環境加上欠缺排污設施──剛才多次提及的鐵路,昔日就是舊城的大溝渠──疫病也就容易滋生。其中舊商會相傳就是傳染病罹難者的亂葬岡,加上昔日的一些凶殺案,衍生了很多恐怖的傳說。不過現在的衛生條件早已完善,在太陽下漫步石鋪路面,欣賞各種中古時期的建築,反而成了一件賞心樂事。

  到了大街東端,欣賞了聖十字宮、蘇格蘭議會和阿瑟王座山的外貌,要上回倫敦的火車了。火車站一旁的坡道……咦?今天是巡遊的日子嗎?隊伍中有人身穿傳統的蘇格蘭禮服,吹著風笛。這是過去數天想見卻看不到的。詩云「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也許這就是蘇格蘭給我這次旅程最後的一份禮物吧!

  這是筆者遊覽蘇格蘭的第五天,回程在即,可說,去也匆匆愛丁堡。(全文完)


☆ 司各特紀念塔和巴爾莫勒爾酒店,愛丁堡新舊城之間的地標   ☆ 城堡一角

未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