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下留情的樺加沙

   來勢洶洶的樺加沙成為十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在澳門生效時間最長的颱風,是繼強烈熱帶風暴塔巴和強烈熱帶風暴米塔後,短短兩星期內於9月第三個進入南海及侵襲港澳地區的熱帶風暴。

  在全城戒備的這兩天,樺加沙總算是「風」下留情,沒有造成?滅性的破壞。國際太空站飛過樺加沙風眼時拍下的巨大白色漩渦,更讓一名日籍太空人直言:「我真的很擔心地面上的人。」樺加沙中心風力一度高達每小時195公里,威力甚至比2018年造成嚴重破壞的「山竹」更強。可幸的是,樺加沙在後期採取了較偏西的路徑移動,讓我們剛好避開了風力最強的眼壁核心區域。

  另外,據澳門氣象局表示,「樺加沙」環流廣闊、強度高、且採取相當接近珠江口的路徑,所造成的風暴增水顯著,加上與天文潮高潮位重疊,風暴潮威脅相當大。最終,「樺加沙」為本澳帶來大範圍的嚴重水浸,內港一帶最高水浸高度達1.51米,達紅色風暴潮警告級別。也是慶幸的是,水位快漲快退,由於當局已提早做好撤離及疏散行動,讓市民平安避過水浸期,貨物也預早在義工協助下搬離水浸區,讓生命及財產損失減至最低。

  雖然筆者不鼓勵市民在仍然懸掛八號風球期間上街「捕魚」,但從網上所見的片段看見各人的喜悅表情及興奮表現,確是在為鬱悶的颱風天帶來一絲絲的快意。但最後還是要奉勸各位安全第一,颱風期間要留在家中,以減少工作人員的負擔。


  請關注及訂閱本報Facebook, YoutubeInstagram 帳號。

   

 ☆ 颱風期間上街「捕魚」易生意外

  ☆內港一帶錄得一點五米水位高度

□   文:雯雯  圖:羊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