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撐巴人立國
臨門一腳不容易
今年9月22至30日的聯合國大會,最令人關注的議題,就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哈瑪斯之間的戰爭已經拖了兩年,戰爭開始的初期,毫無疑問是哈瑪斯先動手攻擊以色列,而且是不宣而戰,哈瑪斯也大量屠殺、擄走以色列平民和強姦婦女。但隨著以色列動員全國,擺開戰陣,哈瑪斯控有的加沙地帶迅速被以軍攻破。然後以色列在中東大殺三方,真主黨、胡塞武裝、敘利亞、伊朗….最近甚至對有美軍基地的卡塔爾發起攻擊,以圖狙殺其中的哈瑪斯高層。以色列當初雖然師出有名,但到今天,以軍行動離開當初要報復哈瑪斯和解救人質的目標甚遠,相反四處挑起事端。以色列在國際上的支持漸漸流失。
另一邊的巴勒斯坦,在聯合國的193個成員國中,獲得了153國承認,佔了超四分三的成員國席位。當中包括中國、俄國、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大國,不過聰明的讀者可能會問:西方國家呢?在2024年之前,西方國家承認巴勒斯坦的不多,但在最近情況發生變化,英國、法國、加拿大、澳洲等主要西方國家在今次聯大會議上正式表態支持巴勒斯坦建國。對此議題未表支持的大國,當然有以色列的大哥美國,另外包括德國、日本和意大利….這個組合不就是二戰期間的軸心國?由於當年二戰曾經屠殺猶太人,作為補償,戰後德國在外交上一直偏袒以色列,當年與德國同伙的日、意也多少有這個顧慮。就是說在聯合國,美國和德國會支持以色列到最後一刻。
以色列拉住了美、德這兩個最重要的西方國家,但英、法、加、澳等國轉變立場,筆者認為以巴這個議題到了轉戾點。美國是西方國家的盟主、德國是歐盟的核心,若兩國聯手發功,其他西方國家照理唔睇僧面都睇佛面,那就不可能出現今天這個場面。不難推論一件事,就是美、德兩國都沒有出力為以色列箍票。原因也很簡單,美德兩國對內塔尼亞胡政府已經失去耐性,尤甚以色列跨境攻擊卡塔爾,令特朗普政府非常難堪。事實上,意大利和韓國領袖都提出有條件承認巴勒斯坦。其中韓國的立場最有趣,作為美國在東亞鐵杆盟友,本國又沒有甚麼伊斯蘭人口,可能與以色列有不少往來,韓國沒有現實的需要去參與討論這個問題,或者再簡單一點,看美國的訊號行動就可以。因此,筆者認為國際承認巴勒斯坦立國,這個趨勢已經形成,也很難逆轉,只要美國不反對,理論上就可以成事。
巴人立國,看似是臨門一腳,理論上可以,現實中卻不一定。巴人有兩次黃金機會立國,一次是二戰後在聯合國通過讓以巴並存的兩國方案,當時不能成事,是因為包括巴人在內的整個阿拉伯國家陣營都反對,之後阿拉伯國家數次圍攻以色列,卻一次次被以軍擊退,退著退著,巴人就成了難民,而周邊的阿拉伯國家越來越不想收容他們;另一次是九十年代,以巴曾經簽過和平協議,但當時的以色列總理拉賓後來被暗殺,和平路線難以為繼,同樣地巴勒斯坦領袖阿拉法特死後,巴勒斯坦迅速分裂成法塔赫和哈瑪斯兩派,各據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
如今擺在眼前的,可能是巴勒斯坦人在過去八十年來第三次立國的機會。巴勒斯坦人,之前為何抓不住歷史的機遇?他們自身的內部矛盾很嚴重,阿拉伯人本身就是分散在中東、北非的沙漠中部落,在他們的歷史文化中,團結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歷史上其實不曾出現過一個巴勒斯坦國,巴勒斯坦人作為阿拉伯人的一支,除了反以色列,他們缺乏向心力和共同目標,筆者對他們治國的能力,也有很大的疑問。
□
赫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