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薪有章可循
加薪情理中事

  
  香港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上周公佈二0二三年薪酬趨勢調查初步結果,扣減遞增薪額後,高、中、低級公務人員的薪酬趨勢凈指標均為正數,這意味香港公務人員加薪有望。按照公佈的調查結果所示,香港高、中、低層薪金級別的薪酬趨勢總指標分別為百分之三點九一、百分之五點六八及百分之五點六六,扣減遞增薪額後,高、中、低級公務人員薪酬趨勢凈指標分別為百分之二點八七、百分之四點六五及百分之四點五。換言之,香港公務人員有機會按此百分比獲得年度加薪。
 
  作為公務人員調整薪酬的重要依據,香港的薪酬趨勢調查結果一直行之有效而且相對客觀,例如今年的調查就蒐集了一百零八間私營公司約十三點七萬名僱員由去年四月二日至今年四月一日的薪酬數據,涵蓋全職僱員的基本薪金和額外酬金的平均薪酬變動。香港特區在決定年度公務人員薪酬調整時,會全面考慮所有相關因素,包括當地經濟狀況、生活費用的變動、公共財政狀況、薪酬趨勢凈指標、職方對薪酬調整的要求,以及公務人員士氣等。
 
  澳門由二0一二年起亦設立公務人員薪酬評議會,主要職權包括「研究及訂定薪酬調整的基本原則、標準及程序」;「訂定及監督薪酬水平調查的開展」;「根據定期的薪酬水平調查,釐訂薪酬調整的幅度」;「就完善公務人員薪酬的結構及調查機制提出建議」及「分析其他由行政長官指定的相關事宜」。由於未見公開資料,評議會有否按照法定職權「訂定及監督薪酬水平調查的開展」,不得而知,假如未有開展這種調查,則評議會是如何履行「根據定期的薪酬水平調整,釐訂薪酬調整的幅度」這一法定職權?同樣不得而知。不過,從現有機制而言,為釐訂公務人員年度薪酬調整的幅度,已可以開展以私營機構僱員的市場薪酬水平變化為對象的調查,其結果可以作為調整公務人員薪酬時的重要參考。
 
  誠然,即使未有相關的調查結果,也不妨礙具權限當局調整公務人員薪酬,尤其是決定加薪或凍薪時。因為,特區政府對調整公務人員薪酬或準確點講是調整每一薪俸點數值(金額),已有一套既定制度,會聽取公務人員薪酬評議會意見,而薪酬評議會在研究有關問題時,須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包括經濟環境、政府財政狀況、私人市場薪酬趨勢、通貨膨脹,以及公務人員意見等。由此可見,「私人市場薪酬趨勢」,是當局考慮調整公務人員薪酬時應該考慮的因素之一,而非一些人所講「公務人員加薪可帶動私人機構僱員加薪」。儘管如此,筆者認為,經過三年凍薪後,公務人員薪酬評議會調查後宜考慮建議明年調升公務人員每一薪俸點金額至九十四元,加幅約百分之三點三。
 
  一方面是本澳經濟環境今年以來已有明顯的大幅反彈,越來越接近甚至已超過疫情前的經濟水平,因經濟反彈,公共財政狀況同步顯著改善,各項公共財政收入穩定增加,另一方面,經濟復蘇已帶來人力資源不足問題,加薪留人或搶人,即使沒有私人市場薪酬趨勢調查,也可以合理推定私人市場薪酬呈上升趨勢。統計局的一些統計數據也可供佐證;至於通貨膨脹,其滯後的統計結果顯示,至今年四月為止的十二個月,綜合消費物價平均指數較一年前同期升百分之零點九九,甲類及乙類消費物價平均指數分別升百分之零點六八及百分之一點三九,尚算溫和,但已有經濟學者表示,下半年本澳旅遊及會展活動較多,必然吸引更多旅客到來消費,加上現時很多貨物的定價,都是供應商去年簽合約時所訂的價格,下半年或將重新議價,屆時可能會大幅調整,令通脹加速上升。此外,關於「公務人員意見」方面,當局與各具代表性的公務人員團體都有溝通機制,公務人員團體亦有代表在公務人員薪酬評議會內,要聽取「公務人員意見」都已有充分的途徑。只不過,基於利益考慮,公務人員斷無反對加薪之理,惟在加幅問題上,則不無斟酌餘地。
 
  由於「士氣低」從來不應成為公務人員加薪的合理理由,以加薪來提高公務人員士氣亦屬倒果為因兼效用寥寥,故不再以「士氣低」為由要求加薪,而應該將薪酬調整問題交由公務人員薪酬評議會即現行機制處理或決定,方屬明智之舉。


阿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