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雜誌十周年獻詞

  
  瘋刊或瘋藝術雜誌同樣是指《瘋》這本雜誌。最初認識這本雜誌亦是本人十多年前在外求學的一段小回憶,當年於德國求學,閒暇時間較多,機緣巧合參與了劇院專業樂手週末的咖啡廳室內樂團,筆者作為單簧管演奏者的角色留下了不少藝術回憶,自此令澳門的朋友以為我去讀藝術了,其實我是讀管理學的。

  但是,有些事情是真的,在德國兩年的時間,除了學習以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演奏、聽演奏會,或者是藝術館、博物館,原因很直接,就是德國人的餘暇生活都是這樣過,順理成章本人也就這樣「融入」了在地的文化中。亦在這兩年中,開始了撰文紀錄,還在澳門各大報刊撰文刊登,原因也很簡單,有稿費可以支持一下生活開銷。不過,隨着年紀的增長,寫作慢慢就擺脫了金錢的原因,更多是內心想法的呈現及抽象概念的搭建,而這種獲得深度知識的過程更吸引到本人的興趣。

  二0一三年取得碩士學位後,回到澳門工作的同時,亦成為了誕生於二0一三年《瘋》藝術雜誌的專欄作家,直至今天還在寫。到後來去了北京幾年,在二0一九年回到澳門,得到主編、理事長的賞識,就成為了執行主編到今天。四年時間有數件大事跟各位報告一下:

  大事紀:

二0一九年下旬執行主編張少鵬獲邀主理《瘋》藝術雜誌(雙月刊)之執行工作

二0二0年上旬《瘋》藝術雜誌設立專題,深入挖掘澳門文化藝術及創意產業的動態

二0二0年中旬電子刊正式面世,《瘋》藝術雜誌正式成為月刊

二0二一年下旬第一屆《瘋》年度藝術人物向澳門共十六個機構或個人頒發藝術奬項

二0二二年中旬《瘋》藝術雜誌55期版面設計更新,結合王英偉博士的獨家專訪

二0二三年上旬《瘋》藝術雜誌網站(fantasiamacau.com)總閱讀量突破一百五十萬

  最後,必須感謝望德堂創意產業促進會、讀者朋友們、文化創意藝術相關的個人及機構們,以及各位參與到《瘋》藝術雜誌的同事們的支持,沒有大家共同合作,《瘋》藝術雜誌難以獲得今天的成就。作為澳門少數的,仍然具有印刷本的藝術刊物,在今天仍然能夠成為與喜歡藝術的朋友們共同交流的平台,是推動着本人這四年熱愛這個工作的原因。

  瘋堂作為澳門少數仍然能夠保持這種中西融合風情的地方,有時候約了藝術家們聊天的時候,在街道上走着走着,竟勾起了以前在葡國的回憶,當中最主要的是建築及街道的視覺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內容呈現出的,人與人之間的故事更為打動筆者,特別是與藝術家們聊着無邊無際、天馬行空的故事,有青年的、壯年的,或是大師級的藝術家們,一杯咖啡聊盡無邊的想像,疫情三年的陰霾下,認識了藝術家們的機會,這些都成為了最美好的回憶,而這些回憶都脫不開《瘋》藝術雜誌給予的機會。在此,祝願《瘋》藝術雜誌再創輝煌十年,成就澳門藝術家們的「百科全書」,共同為澳門藝術家們、藝術工作者們,以及藝術愛好者們提供共同交流的平台。


艾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