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屆澳門藝術節
寂寞俱樂部》觀後

  
  由本土舞蹈藝術團體「詩篇舞集」在經歷過新冠疫情的傳播導致與國外藝術交流相對停滯之後,時隔四年再次攜手著名編舞家Nir de Volff,集合德國柏林及澳門本土舞者,在今屆澳門藝術節帶來現代舞蹈實驗性作品《寂寞俱樂部》。舞蹈作品《寂寞俱樂部》於五月十二日至十三日連續兩晚假澳門文化中心小劇院成功上演,筆者觀看的為五月十三日晚的演出,可能是第二場的緣故,觀看演出的人數並不及筆者預想當中的那麼多,不過亦算是不少了。對於大多數帶有現代實驗性質的舞蹈演出來說,一般的觀眾想要理解這類演出的具體含義還是可能存在著一定的難度。所以觀演數量沒有筆者預想當中那麼火爆,亦屬正常,畢竟澳門並不像是內地北、上、廣、深的那種大城市,每一種藝術分枝都有其廣泛的受眾和忠實的粉絲。澳門藝術節主辦方在節目選擇上的認真敬業態度必須給予大力肯定,這類小眾而帶有實驗性質的演出在藝術節的舞臺上能夠得到機會加以呈現實在是非常難得,其背後的協調與具體細節的落實亦是一個需要不斷商討和琢磨的過程。這種以考慮多元化與小眾化的帶有藝術普及性質的演出,更需要在比較大的藝術節當中展現,除了關照到相對小眾化的藝術愛好者之外,吸引更多人來了解與關注具有現代實驗性質的舞蹈作品亦是一個更為重要的文化傳播理念,只有這樣,藝術的發展才可能得到向上向好的良性發展趨勢。「簡單的東西容易膩,複雜的東西受眾少。」但是只有從堅持保留複雜的受眾少的藝術節目作品,才能真正的看出澳門藝術節主辦方工作人員在背後的付出,以及澳門藝術節從十年前一直維持到今天的高標準與高定位。

  用甚麼方法來欣賞具有現代風格的實驗性作品。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欣賞具有現代風格的實驗性作品是具有一定難度的,除了過多的象徵主義之外,一些融合了當下語言路徑的表達亦是一個很難能夠讓現場觀眾消化的內容。即使如本屆藝術節當中上演的舞蹈作品《寂寞俱樂部》中所提及的現實「虛擬」距離問題亦可能是一個很難能夠讓現場觀眾們完完全全理解的時代符號,藝術家們所想要表達的重點,對於大多數的觀眾來說雖然是看完了整部演出,亦是有點摸不著頭緒的。更別說理解和接受了,確實存在著一定的障礙。雖然生活在當下的觀眾大多數人都經歷過「世界上最遠的距離」,那就是「我坐在你的對面,而你卻在看手機。」其實舞蹈作品《寂寞俱樂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亦想體現這個主題,不過六個人的肢體語言除了傳遞出具有鮮明個性話的個體陳述之外,在對於現實與虛擬的距離表達之上亦存在著不少的呈現障礙。如假定觀眾沒有看過場刊當中的介紹,亦沒有參加過演出製作方舉辦的相關演前導賞活動,那麼直接購票進入小劇院觀看這部舞蹈作品,有很大可能會存在著對於這部舞蹈藝術作品表達方面的解讀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雙向的,除了觀眾通過藝術家們所發佈的演前宣傳內容對節目進行了解之外,參加演前導賞活動亦或者是看一些與演出相關的介紹評析文章,這些都是輔助觀眾更加全面瞭解現代舞蹈作品演出內容的快速路徑。除此之外,對於演出製作方來說,這類帶有現代與實驗性相結合的舞蹈作品,除了需要在演出宣傳材料當中就詳細的說明部分重心之外,藉助演出場刊對於演出的主要理念進行陳述,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點。當然,如果能夠在演前舉辦與演出相關的藝術工作坊,或演前導賞活動則是最好不過了。所以說用甚麼方法來欣賞具有現代風格的實驗性作品,無論是音樂作品或舞蹈作品其重點是「雙向」的,除了觀眾需要了解作品的相關內容之外,製作方亦需要對作品進行更加細緻化的演前陳述,當然這種陳述並不是完完全全的按部就班,或是將演出的所有內容一五一十的告訴觀眾,懸念亦是必須留下的,否則怎麼吸引觀眾進場觀演呢?不過,此次詩篇舞集在舞蹈作品《寂寞俱樂部》的場刊當中的介紹亦有著不少可上升之空間,特別是關於演出理念的闡述,能夠更加準確的把握住重點進行講解就更好了。

  「呼吸帶動身體運動」的(BBM)表演法貫穿全作。對於(BBM)的舞蹈表演法說實話在未觀演過該作品之前筆者是根本不知道的,對其所提及的以舞蹈動作開發身體與思維的新路徑,筆者倒覺得有點像是不同舞蹈流派的新創意概念。但是在觀看了整部舞蹈演出之後,筆者對於這個概念話的東西有了一些更新的理解。大概是在十年前左右,「呼吸帶動身體運動」的(BBM)舞蹈演出法成為了一種舞臺表演當中的新探索,這種特有的方式完全由世界知名舞蹈家Nir de Volff一手創立,其創立這種舞蹈練習方法的本質旨在探索舞者在舞動時的身體結構所帶動出的肢體變化,其重心就是在強調人體大腦對於身體不同器官的調動能力,從而構成一種肢體語言與腦部思維完美協調的綜合能力。De Volff開發出此方法之後名聲大噪,曾先後多次受邀到歐亞多國教授此舞蹈訓練方法。

  從演出的效果來看BBM確實有著其過人之處,單從其所提倡的胸腔呼吸法來看,就與主流所提倡的腹式呼吸有著很大的區別,相當於流行與美聲的不同演唱呼吸法那樣,一者吸氣較淺,容量亦相對較少,另一者吸氣較深,容量亦相對較多。不過前者有可能將注意力分散在不同的思維點之上,而後者則更多的將氣息調度集中於力量之上。前者更有機會能夠騰出思維空間來對身體當中並不那麼活躍的區域進行全新的調度,而後者只能集中使用固有的力量對固定的舞蹈姿勢展開最精確的擺動。在BBM方法使用於演出的過程當中,前者呼吸法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地呈現出一種前後結合的呼吸模式,在這裡完全以胸腔為呼吸的方式,已經不夠了,所有舞者的呼吸法已經變成了類似於以色列Gaga技巧(強調一種以由內而外的方式來釋放身體能量的方法,大腦與身體各個器官的動作關係發生著快速的變化。)一切由慢到快,由身體中間延伸到身體不同地方的每一個關節。在演出時間過了三分之二的時候,觀眾們突然發現演員的擺動幅度已經由剛開始的細膩委婉轉變成了大幅度的開合,舞蹈演員的呼吸亦是如此從開始的淺吸氣變成了大口大口的深呼吸。最終達到一種全面放開自我而隨性表演的舞蹈演出場面。舞蹈作品《寂寞俱樂部》當中有獨舞亦有群舞,以展示不同個體對觸摸、碰撞和愛的感受,從而帶領觀眾理解當下世界的奇妙變換。

 ☆演出剛開始時象徵舞者內心思想的畫面。圖片來源於詩篇舞集  ☆演出謝幕的畫面。圖片來源於詩篇舞集化
林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