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無出其右
轉型提質適用全民

   
  一如個人所料,本澳今年首季經濟表現,承接去年的「V型反彈」之勢,繼續向好向上不變,博彩旅遊業一枝獨秀不在話下,公共財政收入大幅改觀,人均月工作收入與失業率持續成反比關係,居民總存款突破七千四百億元歷史新高。
 
  如果在本地經濟一片榮景,無論國際權威機構還是本澳學術單位,都分別預測本澳今年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百分之十三點九或百分之十六點八的舉世罕見高增長情況下,還有商家嗟怨經營環境困難,伸手要公帑扶持,就更有理由相信,彼等屬無病呻吟居多,或者,更應該從自身檢討未能在宏觀經濟熱潮中分市場一杯羹的真正原因。
 
  的而且確,數據表明,今年首季,訪澳旅客共八百八十七萬六千人次,按年大升近八成,恢復至疫情前近八成六;賭收超過五百七十三億元;公共財政中的賭稅收入近二百二十億元,按年增一倍多,期內財政盈餘超過七十七億元,已接近去年全年的七十八億多元。今年一月份,新登記機動車較去年同月上升約百分之六十九至一千三百二十四輛,輕型汽車佔七百一十八輛,按年增加一點一倍;今年二月份,受訪飲食商戶營業額按年大升百分之十九點六,其中,「中式酒樓飯店」與「茶餐廳及粥麵店」營業額分別升百分之三十一點五和百分之十二點七;月工作收入中位數已超過一九年同期的一萬七千元至一萬七千六百元。
 
  這些統計數據,無論放在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均與不同的本澳今年經濟增長預測一樣,按人口比例,屬獨步全球,儘管,目前「一加四」的經濟適度多元仍待進一步成熟。惟當前,我國正全力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內地經濟持續注入新動能,澳門經濟多元也將不斷從中受惠。反而,本澳部分商家不思進取、抱殘守缺、安於現狀、死守舒適圈,既失去本地市場競爭力,又錯過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尤其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則有拖本澳經濟發展轉型後腿的可能。
 
  同理,本澳因內地開放更多「自由行」城市及簡化證件簽注等國策,令旅遊業迅速復蘇,帶動公共財政收入大幅改善,本澳有可能重回過去,曾有的「錢不是問題」的理財哲學,在公共建設、公務採購、人事薪津等範疇再現財大氣粗、鋪張浪費、不計效益等良政善治的誤區,故今後必須計好「公帑投入」與「公利產出」每一盤帳,更好支持「一加四」新興產業發展。
 
  誠然,若以「經濟適度多元」的發展角度看本澳經濟命脈的博彩旅遊業,就應該不難發覺,目前的客源結構其實無助於實現「經濟適度多元」,這可能正是當局一直著力拓展國際旅客市場的原因之一。實際上,雖然「拓展國際旅客市場」之說已提出有年,賭牌新續的批給合同也有類似合同責任,但目前為止,以博彩及世遺建築以至中西文化等馳名於世的澳門,到訪的國際旅客比例,仍低得不成比例。
 
  以今年首季訪澳的八百八十多萬人次旅客計,內地旅客就佔六百三十萬,香港及台灣旅客共佔約二百萬人次,國際旅客只佔約五十八萬人次,僅及整體訪澳旅客的百分之七左右,雖然首季國際旅客訪澳人數已較去年同期大增超過三倍。樂觀地看,這也許代表本澳博彩旅遊市場的客源結構,在當局幾乎無遠弗屆(未知是否不計成本)的宣傳攻勢下,似有逐步多元的進展,但如果結合訪澳國際旅客數量最多的菲律賓、印尼等地,亦同時是本澳外勞人數位居前列的來源地考慮,真正的國際旅客數字中可能有「水份」,正是令社會上有人提出的疑慮之處。另一問題是,目前的訪澳國際旅客仍高度集中在東南亞市場,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程度不足,對本澳賭收的貢獻估計也有限,高端旅客或高端賭客,才應該是開拓國際旅客市場的主要對象。
 
  旅遊當局一再聲稱「有信心超額完成年初訂定全年接待二百萬國際旅客的目標」,又多次強調「未來可超越疫前一九年的三百萬國際旅客」。個人樂見其成,但若只追求國際旅客的數量,而不考慮質量,則可能不符海外宣傳的成本效益,在助力實現本澳「一加四」產業的經濟適度多元方面,也難有理想的效用。


余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