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死亡事件無下文憂不了了之


  
本澳去年和今年有2宗震驚社會的死亡個案,都與社會工作局有關,惟至今當局未向社會交待,在情在理在公都說不過去。先是發生在托兒所的幼兒死亡事件,司法警察局在2023年12月4日表示,氹仔坊眾托兒所早前一名幼兒午睡異樣送院不治事件,當局仍在調查中,又稱會將部份資料送交海外作進一步化驗。此回應至今已逾5個月,究竟是甚麼資料要海外專家高手檢驗5個月也得不出結論?至少死者在澳門檢驗時,法醫已經查出致命原因,當局一直拖延下去,加上華人社會忌諱談論死亡,可能想待事件淡化公眾自然忘記,不了了之就蒙混過關,也沒有人要被問責。

  涉事的托兒所是由知名的社福機構營運,該社福機構深知再做下去也招不到新生,選擇關閉是唯一做法,只是關閉後好像完全撇清責任。的確,在未有檢驗結果前,應當無罪推論,只是當局一直拖延公布,似乎可圈可點。另一角度看,當局公布事件真相,也還托兒所和照顧人員一個清白。

  到了去年12月16日,社會工作局表示正研判氹仔坊眾托兒所場所未來用途,場所原設計適合用作托兒所,若未來不做托兒所,需作研判。筆者估計復辦托兒所可能性不高,改作社區設施可能性較高,故筆者認為宜儘快善用場所,避免浪費珍貴的土地資源。至於其他改善措施,到了今年1月4日才有進展,社會工作局在社會壓力下,該局局長韓衛表示,就托兒所安裝視像監控系統個人資料保護局正在檢視相關意見書,有關法律分析工作亦正進行,若有結果將適時公布。9月將是新一輪幼兒入托月份,能趕及在全澳近40間受資助托兒所裝設嗎?怎樣平衡個人私隱,相信亦要時間讓社會討論。

  另一宗似乎不了了之的命案,就是年初西墳馬路屬市政署大廈的母女死亡逾1年始被發現事件。今年2月28日,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表示,事件涉及整個特區政府不同部門,事件中的母女則有部分資料,當局現正整合相關資料,原來當局在發現沒有死者申請援助的資料時,已不斷尋找對方,現在已近2個月,為何整合資料和公佈亦要那麼久?當時歐陽瑜承認「係太遲,一年之後先至發現真係已經太遲」,現在筆者亦可以說「整合資料要那麼多時間真係太遲」!

  至於當局亦會在今年第4季推出偵測獨居長者活動情況的應用程式,在操作上或有點難度。首先要長者得悉有這個程式,然後接受、下載和使用。作為獨居長者,不接觸外界又怎能知道有這個手機應用程式?就算長者有主動下載程式,沒有主動打開使用,又或整天「宅」在家不出戶,沒有開啓定位等,手機無法計算步數和定位有變更,那當局亦無可奈何,而且長者活動偵測工作會否涉及侵犯長者私隱?變相成為一種監控?社工局角度是認為以長者生命安全為依歸情況下,有關情況與個人資料保護法不會有衝突。然而,這個應用程式還是排除了不願與社會接觸的人士。

  我們不禁要反思,倘以幼兒和長者生命安全為依歸,就得放棄個人私隱。其實在日本,有些地方政府透過制定法規,當局取得70歲以上的單身戶與75歲以上的高齡戶之個人資料,是不需經過長者同意,澳門不妨反思能否仿傚日本的做法?

  上述兩宗命案,巧合的是政府都只是「業主」身份,社工局把場所租予社福機構營運,市政署把物業租予兩母女居住,同樣都折射出當局對涉及政府資產監管或行政效率低下狀況下,面對社會關注的死亡事件,只採取迴避態度。誠然,一個正面、正向、負責任的政府,應主動公布調查結果和檢討報告,讓社會瞭解發生悲劇的原因及查找施政不足,避免出現同類事件。倘有關工作仍在進行中,無法公布,不妨說明估計的公布時,而不是讓社會空等,甚至要待議員在立法會上提問,官員再「擠牙膏」說明。


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