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屆珠海藝術節
舞劇《垂虹別意 · 唐寅》大灣區首演
「藝匯山海,悅動全城」二零二五第五屆珠海藝術節。二零二五第五屆珠海藝術節以「藝術的盛會,市民的節日」為核心主題,自十月十七日正式啟幕持續至十一月十六日圓滿落幕,以高水準舞臺藝術為核心支柱,精心打造六大核心板塊,串聯起一場覆蓋全民、兼具質感與溫度的文藝盛宴。
六大板塊,精彩紛呈。第五屆珠海藝術節的舞臺精品展演板塊亮點頗多,既有《大宅門》等經演不衰的經典話劇,亦有珠海話劇團全新排演、彰顯本土精神的原創話劇《斷鴻零雁》《開路》等優質作品,更有入選二零二五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的舞劇《垂虹別意 · 唐寅》、意境悠遠的經典舞劇《牡丹亭》、詼諧逗趣的德雲社相聲等多元藝術形式,為本地市民與海內外遊客帶來沉浸式、高水準的藝術體驗。珠港澳文藝展演板塊中,《澳妙之旅》魔術晚會、《珠港澳合唱音樂會》等一系列精心編排的演出,以藝術為紐帶,持續拉近三地民眾之間的情感聯結與文化認同。「藝術偶遇」惠民展演板塊深入城市公園、社區廣場等公共空間,讓藝術走出劇場、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鮑俊杯」書法展、「探祕萬山群島」攝影展等一系列高品質藝術展覽,從筆墨意境到光影敘事,豐富了本屆藝術節的文化維度與觀賞層次。在經典電影展映板塊中,特別設置了俄羅斯電影展單元與戶外「星空影院」,為觀眾帶來別樣的觀影體驗;「對話藝術」沙龍板塊則於人文氣息濃厚的石溪 · 亦蘭亭,邀請業界知名藝術名家現場分享創作心得、解讀藝術作品背後的創作故事。此外,第五屆珠海藝術節亦大膽創新的推出了實景話劇《楊匏安》等沉浸式演出形式,讓藝術打破傳統劇場的物理媒介與觀看限制,實現與觀眾的深度互動。本屆藝術節既充分彰顯了珠海深厚的本土文化底蘊,亦積極推動了多元文化的深度碰撞與交流互鑑。儘管珠海藝術節創辦僅有短短五年時間,但憑藉其專業的策劃、豐富的內容與開放的姿態,業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內極具影響力的藝術交流橋樑,並為區域文化發展注入蓬勃活力。
舞劇《垂虹別意 · 唐寅》大灣區首演。作為二零二五第五屆珠海藝術節特邀演出劇目,由中國歌劇舞劇院與江蘇蘇州灣大劇院聯合打造的首部歷史文人題材舞劇《垂虹別意 · 唐寅》——入選「二零二五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假珠海金灣藝術中心成立二週年之際,於上週五至週六假金灣藝術中心 · 大劇院連演兩場,圓滿完成大灣區首秀。該劇自去年官宣創排以來便備受業界關注,此前已於十一月七日至九日假江蘇蘇州灣大劇院完成首輪首演。上週於珠海藝術節的演出之後,舞劇《垂虹別意 · 唐寅》將開啟全國十二城巡演之旅,陸續登陸廈門閩南大戲院、廣州大劇院、深圳光明文化藝術中心、溫州高新文化廣場大劇院、上海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江西南昌藝術中心大劇院、安徽百戲城大劇院、南京保利大劇院、成都高新中演大劇院、杭州大劇院,最終於二零二六年二月廿八日至三月一日假北京國家大劇院 · 戲劇場收官,以接力演出的形式,向全國各地的不同觀眾傳遞江南文化的獨特魅力與中國文人的精神風骨。
跳出刻板印象,回溯歷史本真。舞劇《垂虹別意 ? 唐寅》巧妙地跳出了大多數觀眾印象中「風流不羈」的刻板敘事框架。並以極具感染力的藝術表達方式,細膩地勾勒出歷史文人唐伯虎那飽經滄桑卻初心不改的人生圖卷。在金灣藝術中心的舞臺之上,承載著江南記憶的垂虹橋化作聯通古今的時空媒介。水墨暈染的幕布隨著演員們的舞步流轉,青黛色光影與靈動的肢體交織成一幅幅如詩的畫面——科場蒙冤時,冷墨潑灑的舞臺與沉鬱的心緒相互呼應;紅顏相伴間,淡彩暈染的背景定格下溫情的畫面;佯狂避禍時,則以濃淡交織的潑墨寫意畫面來勾勒隱忍的姿態。各種虛實結合的藝術呈現方式,將唐伯虎人生中的關鍵片段一一串聯起來。主演陳炳瑞的肢體語言極具表演張力:頓挫間藏著命運的沉重,舒展時透著藝術的執著,他極其精準地捕捉到了唐寅在苦難中深耕筆墨、於逆境中堅守氣節的精神追求。徐柘塑造的沈九娘,眼波流轉皆是柔情,裙襬輕揚間傳遞出與唐寅相濡以沫的溫暖;郭亦鳴演繹的文徵明沉穩內斂,舉手投足間盡顯對好友扶持的篤定。二人以溫潤的表演,讓友情與愛情成為唐伯虎逆境中的精神支柱,讓觀眾讀懂這位江南文人「歷經風雨之後,而赤心未泯」的鮮活底色,亦徹底打破了觀眾們在影視劇中所獲得的對於「唐伯虎」的刻板印象。
與舞蹈並置的五句背景音樂。舞劇《垂虹別意 · 唐寅》的背景音樂,以蘇州園林「移步換景」的空間美學為靈感核心,用獨特音樂語彙講述唐寅人生,將當代製作理念與江南風情深度交融,盡顯傳統與現代碰撞的獨特魅力。背景音樂的最大亮點是對傳統文化元素的當代創造性轉化。作曲家從蘇州園林「曲徑通幽」的建築哲學中提取靈感,將空間層次變化轉化為節奏張弛與旋律流轉,讓聽眾沉浸式感受園林意境;同時溯源明代音樂韻律,以音符勾勒詩詞留白之美,實現傳統音樂與古典文學的無縫銜接,每段旋律都滿含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在敘事上,音樂打破了傳統舞劇配樂的陪襯性結構,重新建構起與劇情共生的獨立敘事章節。如展現唐寅與九孃的情感羈絆時,背景音樂通過核心旋律變奏與樂器編配疊加,將繾綣情愫與悲歡離合層層呈現,引導觀眾深度共情。此外,音樂創作始終堅守「傳統為根、當代為形」,實現傳統元素與當代舞臺美學的創新融合。在保留傳統樂器二胡、洞簫、竹笛、古箏的音色的基礎上,運用現代電子音樂創作技術重塑契合當下觀眾審美標準的背景音樂。濃郁的地域特質同樣鮮明。以蘇州民間音樂為基底,融入江南絲竹的婉轉韻律與靈動音色,旋律溫潤如煙雨,音色靈動似流水,既為舞劇奠定獨特文化基調,亦讓江南文化的溫婉氣質與深厚底蘊在舞臺上充分彰顯。
舞劇《垂虹別意 · 唐寅》是一場跨越古今的藝術對話,既是江南文脈與粵港澳大灣區活力的深情相擁,亦是傳統文學藝術在當代舞劇表演的華麗綻放。從垂虹橋的水墨意境到唐寅的赤子之心,從絲竹和鳴到電子音樂,舞劇以多元融合的藝術呈現方式,讓千年文人風骨與當代審美發生共鳴。隨著全國巡演的啟幕,這份源於江南、盛於珠海的藝術力量,將跨越山海,讓更多的觀眾讀懂中國文人的精神風骨。
 |
|
 |
|
☆ 《垂虹別意 · 唐寅》演出劇照。圖片來源於珠海金灣藝術中心
|
|
☆ 《垂虹別意 · 唐寅》演前舞蹈工作坊。圖片來源於金灣藝術中心
|
□
林龍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