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價影響深遠
房策須符初衷

   
  在既得利益的富裕階級排山倒海的施壓下,當局迅速「急彼等之所急」,上周五公佈以緊急程序為樓市「撤辣」後,昨日由立法會審議通過,今日起生效。修法效率不常見。

  在「撤辣」消息公佈後,據說「睇樓查詢井噴」,大小地產業者咸表歡迎,因為對自己「出貨」套現有利。同時一如所料,已有「地產人」隨即提出「本地購買力有限,要增加人才引進額度、開放投資移民,才能促進樓市持續回升向好」、「重推四厘利息補貼」等要求,得一想二之意,溢於言表。試問哪地的樓房購買力是無限的?同時更有「地產人」表明,「澳門『撤辣』後,住宅市場交投量料增,但不一定即時帶動價格上漲。因為發展商庫存多,需要清貨去庫存加快資金回籠,料不會急於加價。二手小業主則沒有貨尾壓力,更關注能否高價套現,故料『撤辣』後暫停放售,待樓價回升才會放售」云云。這種地產炒家的口吻,來自長期依賴「地產經濟」的鄰埠,澳人有樣學樣,開口「出貨」,埋口「擵貨」,已不足為奇。但無論如何,業界並未滿足於「撤辣」,勢將進一步要求當局實施不同名目的「買樓移民」政策,以保障自己的生意必賺無賠,已可預見。看來,政經影響力足以左右當局施政決定的富裕階級,和負有管治職責的政府當局之間,還有彼此協調及搏弈,謀求共識或共贏的過程。

  雖然財金官員在公佈「撤辣」消息時「強調政府並非托市,而是因應具體市場變化作適當反應」。整體而論,此話不假。但「地產大亨」卻「一語踢爆」,公開指「撤辣」作用是「救人」而非「只救市」。與官方論調雖未至背道而馳,但已是南轅北轍。亦有意見質疑「樓市全面撤辣有為地產業托市之嫌,政府不能因某行業要求而推出有利房地產的政策措施」。這種意見不全正確,因為如果有「托市」之效也非當局「撤辣」初衷或期望之全部,另一方面,是先有「加辣」才有今日的「撤辣」,所以,「撤辣」並非新的「有利房地產的政策措施」,只有日後當局懼於財雄勢大的地產業界壓力而推出直接或間接的「買樓移民」、「四厘利息補貼」、「投資移民」或「外地生畢業留澳」等政策措施時才算得上。

  反而,當局先後宣佈「暫停」或「暫緩」興建「夾屋」與「經屋」等「需求管理措施」,在復建無期即復供無期的情況下,的確會有將若干原來計劃「入手夾屋」或「屈就經屋」的本地「中間階級」中的「無產階級」,將居住需求投向私樓市場的客觀「托市」效果,數量多少,難以掌握。同時,對樓價後市仍然樂觀,懷有一本萬利或高價套現的私樓發展商或業主,善價而沽或捂盤惜售,令市場供應減少,在需求增加下,樓價上升甚至大升,只是市場運作的應有結果。

  周二的行政長官立法會答問會上,關於中小企經營困難,特首就形容,目前的民生區商舖租金上升,「千錯萬錯,都是當時樓價炒得太高」;特首希望金融界認真檢討銀行借貸問題,要有底線思維,避免因商舖價格過高引起後續的連鎖問題。特首呼籲業主不要大幅加租,支持本地商戶。

  行政長官所言甚是,一針見血指出過去一段長時間的地產炒賣、濫放信貸等短期經濟行為,造成今日一些社會和經濟結構性問題,有關後遺症要由全社會付出不同的代價。

  個人判斷,長遠而言,隨著澳門融入大灣區發展,及逐步由趨同澳門進展到趨同大灣區,令澳門分享更多的大灣區發展紅利後,澳門的樓價、物價、薪酬亦將漸與大灣區一體化,到時,今日澳門的經營環境問題,高生活成本問題、人力資源不足問題、經濟體量過小問題,以至貧富懸殊問題,都可能不再是問題,是大概率的事。

  因此,只要澳人自強不息、提質創新、當局積極作為、擇善固執,目前或許有一時一地的發展不均,終必迎刃而解,關鍵就在大家須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配合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尤其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機遇,同時發揮本身優勢,以澳門所長服務國家所需,澳門前景必定一片光明,澳人亦必定安居樂業。


余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