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前耐人尋味的小學生辯論比賽

 
  近日,一段二0一一年的香港小學辯論賽冠軍賽片段在社交媒體瘋傳,又重新引發熱議,點擊超過三十多萬。油麻地天主教小學與協恩中學附屬小學就「香港兒童真幸福」為題展開激烈辯論,片中一名女生突然激動地質問對手:「你哋係咪嬲我呀?」這句話瞬間在網上爆紅。許多網民熱烈討論,感嘆地說:「男人果然天生拗唔贏女人!」豈料正方第二副辯陳加維同學很機智地說:「我哋不如做咗正經嘢先,而家打辯論比賽,唔好玩啦!」獲得全場掌聲。這場辯論賽的片段不僅展現了學生們的辯論才能,也清楚看到當年的學生既早熟但仍保有天真活潑。

一切由辯論的「辯」字說起

  
「辯」字望文就生義,兩個辛字中間夾住一個言字,其實應該是「辡」這個字,有兩個罪人,相互訴訟、辯解、論斷,甚或辯是非曲直與真偽的意思,慢慢從衙門狀告變成人與人間互有攻守的辯論。莊子跟能言善辯的惠子說:「你不是我,怎知道我知不知道魚的快樂?」惠子隨即掌握莊子的立論,就是「我不是你,故不會知道你的想法」;同理,惠子反駁說:「你不是魚,亦不會知魚是否快樂」,這樣的辯論演化成中國式詭辯。

  西方自古希臘盛行哲學開始,詭辯學派留給後世諸多狡辯的方法技巧。公元前五世紀,最負盛名的辯士普羅泰戈拉(Protagoras),因能言善辯,憑著「人為萬物的尺度」這句傳頌千古的名言,吸引四方八面的好辯之徒欲拜其門下。其中,伊那塞拉斯(Euathlus)跟普羅泰戈拉說無法支付學費,於是普羅泰戈拉與他約定,他的學費須留待他贏了第一場官司才繳付。有趣的是,伊那塞拉斯學成以後,卻遲遲不肯打官司,引來普羅泰戈拉的極度不滿與追討。兩師徒各執一詞,亦好像言之成理,讓法官都束手無策。

  第一個對普羅泰戈拉有利的論斷是:如果徒弟贏官司,則徒弟須交學費(根據約定,徒弟贏了第一場官司);如果徒弟輸官司,則徒弟須交學費(根據法庭判決,法庭同意師父的要求),結論是徒弟贏輸都要交學費。可是,別高興得太早,因為有另一個對伊那塞拉斯有利的論斷出台,如果徒弟贏官司,則徒弟不須交學費(根據法庭判決,師父的要求被駁回);如果徒弟輸官司,則徒弟不須交學費(根據約定,徒弟未贏第一場官司),結果是徒弟贏輸都不須交學費。這就是流傳千古的著名兩難論證(dilemma)。

  回到十三年前的辯論現場,時任香港大學演辯學會顧問何偉傑博士,在講評時說,辯論要先「辯」後「論」,換言之,辯可以有根有據,亦可以是無憑無據,只要辯贏就可以了。筆者不敢茍同。如果「辯」強「論」弱,會誤導學生為求成功,可以不擇手段,實在勝之不武。難道我們要提早教會學生,如何在爾虞我詐的官商政經場域中打滾致勝呢?如果視辯論比賽為學習批判思考與道德論證,也許,有充份的「論」,輔以靈巧的「辯」,才是光明磊落致勝之道。

蘇格拉底教落
 辯論首要弄清楚兩個問題


  
點解蘇格拉底會成為名垂千古的哲學大師,為甚麼他的辯術讓雅典政府不爽到要賜他喝毒酒?那是因為每次與人辯論,他都會問兩個簡單,但會讓對方前後矛盾,然後知難而退的問題。第一個是你說的是甚麼意思?接著問你怎麼知道?

  回到十三年前的辯論現場,正方一辯一開始就引用二00七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針對世界上二十一個最富裕國家的兒童幸福調查研究,這項研究從六個方面衡量兒童的幸福程度,其中包括教育、貧困程度、健康與安全、同齡人關係與家庭關係、行為與風險、以及兒童自己如何評價他們的幸福感。香港人是全世界前六份之一最幸福的人群;亦引用同年香港小童群益會的調查,顯示兒童幸福指數滿分是十分,而香港兒童得八分。還引用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Festinger)的名言:「只要對於某事情沒有絕對客觀的評斷標準的話,那麼人們會藉由與他人比較而達到評估自己的目的。」顯然,正方的辯論主線,除了清楚引用國際權威的幸福定義與範圍外,還用比較來證實香港兒童的幸福的確位列世界前茅,試圖讓幸福的主客觀立論都牢牢掌控住。平情而論,以小學生程度,正方是論據充足且有說服力,很多大專辯論都望塵莫及,真係好犀利啊!不過,背後看到指導老師亦花了很多心機為學生準備大學程度辯論材料,明顯有過度斧鑿的痕跡,致使這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頓時化做老成持重的小大人。

  輪到反方,一於搬出普羅泰戈拉的詭辯哲學,指出所謂幸福完全是個人主觀的感受,見仁見智,人言人殊。如果這個立論成立,那麼,香港兒童真幸福的辯題就不成立,而反方就馬上完勝了。換句話說,反方專注於「辯」而輕忽「論」,試圖單純以「破」取勝,卻忘了沒有「立」的支持是辯不去的。當然,小學生懂得心理學家費斯汀格已經很厲害了。可是,反方對於費斯汀格的心理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原來,費斯汀格還流傳一段他的黃金法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如果早知道,就「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可惜,他們只找來台灣大葉大學施建彬教授很抽象的名言:「幸福感是個人優越、正向的感受,而不能在憑標準測量中決定的。」

  在網路上最瘋傳的正是反方結辯同學突然問道:「友方同學,我答完你到你答我,你哋係咪嬲我呀?」這完全是情緒語言,原以為對方會措手不及。沒料到,拿到最佳辯論員的正方第二副辯陳加維同學機智地回答說:「今日我嬲唔嬲你,同呢個辯論比賽有乜嘢關係呀?」反方的女生不依不饒,繼續追問「你究竟嬲唔嬲我呀?」男生則情緒激動地強調:「我哋不如做咗正經嘢先,而家打辯論比賽,唔好玩啦」,並回到辯題上繼續陳述自己的理據,贏得了在場觀眾的掌聲。多年以後,這位窮追猛打的反方女生阮曙淇,已經成為一名很傑出亦很低調的執業律師了,又聽說正方那個聰敏靚仔陳加維已經移民他國了。

  來自澳門的評判楊穎虹博士講評不亞於香港的評委,指出辯論要確定辯題內的「真」是個全稱的命題,即全香港兒童都幸福才成立。但是,誠如何偉傑評判說「真」可以是助語詞、副詞、甚至是帶有反義語氣的意思。這個就是蘇格拉底喜歡用揭穿對方定義模糊而完勝對手。可惜,反方只顧破而不立,久攻不下,最後輸了這場比賽。

今時唔同往日
 港澳兒童真幸福存疑,亦百詞莫辯


  
四月十一日同日,香港發生兩單青少年自殺案。一名十三歲女童在港鐵上水站徘徊,然後進入路軌範圍,被往金鐘方向行駛的列車撞到,證實死亡,警方在現場檢獲遺書。晚上七時許,一名十五歲就讀中二的女童,放學補習後於海怡半島海濱徘徊,一名六十歲的釣魚客目睹少女墮海,奮不顧身除鞋及放低財物落海救人。可惜雙雙遇溺死亡。去年六月二十五日晚上,在路環蝴蝶谷大馬路石排灣綜合社區大樓地面層位置,一名十五歲女童懷疑從高處墮下,經送院搶救後證實死亡。據論盡媒體報道,今年四月四日,路環一大廈發生一宗少年懷疑在高處墮下死亡案件。根據衛生局二0二三年的統計,澳門自殺個案共八十八宗,較二0二二年的八十宗個案,同比上升一成,情況嚴峻。其中自殺者年齡低見十四歲,結合近年青少年企圖自殺人數持續攀升、十三至十五歲企圖自殺青年的數字明顯高於其他(16-18、19-24、25-29、30-35)歲組來看,需加強社會關顧居民尤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綜觀港澳兩地,不斷有學童自殺,年齡越來越輕,再次響起兒童越來越不幸福的警號,百詞莫辯。

註1:香港第五屆聯校小學辯論賽冠軍賽,2011年7月9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m4CmmIRSiQ&t=746s
註2:鏏而:(斷章寫義)那些年辯論“幸福”的小學生,詳見2024年4月12日,澳門日報第C08版:新園地


吳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