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容易又賽車
車聲一響萬民怨

  
  沒有人想到一九五四年的原始式賽車,奠定了後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國際地位,令東望洋賽道從此斐聲國際。古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已視作等閑,那麼賽車七十究竟是已風燭殘年,抑或風華正茂呢?這其實是一個雞肋式問題,比較難下結論,筆者亦無意在此作學術性探討。
 
  不過感情歸感情,愛憎要分明。上世紀人少車少,作為本土特色的封閉街道作賽道尚可接受,巴士也基本不受影響,對通勤出行影響未至於難以忍受。但回歸後隨著賭權開放及自由行出台,加上人口及車輛大幅增加,封閉街道多為主幹道,預賽加上正式比賽雖然只有四天,然而對今天民生的影響越來越大,負面情況日趨嚴重。坊間反對繼續在市內舉辦賽車的呼聲,一年高過一年,當局實在不能再置若罔聞,一味逃避現實,借咗聾耳陳隻耳敷衍市民了。
 
  特別到了今年,情況更是非比尋常,交通比以往只有幾天賽事黑暗期更加黑暗,連政府都要提醒市民注意,可知影響多麼嚴重。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十分應該,賽車乃商業化活動的確無可厚非,筆者作為老一代車迷也非常支持。然而連續舉辦半個月,絕對不能只憑長官意志辦事,只聞旅客笑,不聞市民哭,否則到八十周年時我們怎麼辦?
 
  政府尤其是旅遊局,到底有沒有考慮過市民感受?有沒有做過調查研究?特別是計算過社會直接與間接損失沒有?不能張眼閉眼只懂算旅遊收益、美食節收益,時間損失與不便是一種無形成本。以一句人人都聽得懂的話,就是塞車、繞路越嚴重,社會成本就越高。

擾民程度連創新高
 
  世界上只有兩條著名的街道賽道,除了澳門,就是美國大明星嘉莉斯.姬莉曾任王妃的摩納哥蒙地卡羅。也許已沒有多少人記得。九十年代中期凡事都想跟澳門一別瞄頭的珠海市委書記梁廣大,曾經辦過兩大盛事,一是已算聲名在外的中國航展俗稱珠海航展,第二就是舉辦珠海大賽車。在國際標準賽道落成之前,其實也是效法澳門辦街道賽,在吉大市區把路一封,以為便會成功。
 
  幾年之後更超越澳門,興建了可賽一級方程式的國際賽車場,以為輕易可奪澳門之美,不料很快無人問津變成業餘賽車場。筆者最初兩屆珠海街道賽曾去觀光,感覺氣氛跟澳門冇得比,主要原因是少了澳門那些考技術的大小彎位,刺激性大打折扣。這當然是街道賽的魅力,也是澳門難以被其他城市取代的原因,成功吸引世界各國高手慕名而來決戰東望洋賽道。七十年的輝煌賽車史,是除了世界級賭城和世遺外,澳門最值得自豪的第三張城市名片。
 
  歷史不能忘記,更要將之傳承下去並發揚光大,但也要與時並進面對現實,不是只靠一個大賽車委員會加旅遊局大力催谷,便等於做了實事。政府常言道對文化遺產要保育、活化。其實賽車也一樣道理,賽車文化也是一種文化,七十年歷史的雄厚資本必須好好保育。但如何活化是不能迴避的一道考題,政府亦必須為廣大市民勇於應試。
 
  請先回望過去七十年走過的賽道周圍變化,思考前人為何會選擇這一條道路。一九五四年葡國人選擇了後來成名的東望洋賽道,原因正因為它安全、人少、遠離民居,亦即不會擾民也能方便比賽,對民生的影響幾乎可忽略不計,一家便宜兩家著,何樂而不為?方便得連賽道都不用封,便知道五十年代新填海至松山附近,人煙稀少到甚麼地步。關於今天封閉跑道作賽的來龍去脈,下文再作分解。
 
  但隨著八十年代本澳經濟急速起飛,新填海變成新口岸,連綿到松山下高樓林立。滄海變桑田的高速城市化蓆捲澳門,賽道周圍早已換了人間,但年年大賽車卻依然故我以不變應萬變。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發展車輛與人口大增,交通亦日趨繁忙,賽車負面影響逐年增加。回歸前情況尚不至於太嚴重。然然0二年之後情況加速惡化,政府又從未認真聆聽不同聲音,對市民受影響情況作科學調查研究。於是每到賽車民怨像滾雪球越滾越大,當局一直充耳不聞,只顧著數完人頭數銀紙視為政績,這就是官民矛盾所在。
 
  《噪音法》立了法也修了法,但都沒有列明賽車有豁免條例,這叫做有法不依還是雙重標準?請給全澳市民一個公道說法。先別說賽道周圍民居在噪音連續轟炸的難受,來到正式比賽的雙休日黃昏前根本無法休息,今年還連續兩星期之久。就算是離賽道一公里外的我們,都能分享到噪音轟鳴的「喜悅」。還有附近居民出入居所受影響,甚至周邊學校要被迫放賽車假未算。

如何減少擾民程度?
 
  一切都是投訴無門,於是市民無奈之下,只好請求不如賽車期間全城列作公眾假期與眾同樂好了。問題是小城交通有如卡通般可笑,交通事務局當然不會自討苦吃來答應。有一年賽車期間試行全民免費坐巴士,這個全民沙甸魚實驗弄出個大頭佛,可想而知一旦全城放賽車假,後果如何不難想像,需知道人口和遊客比十多年前「試驗」時更多。今年公交受影響情況更是空前而不絕後,竟然有五十條巴士路線需要改道及臨時更改停靠站點,聽到個心都離一離。
 
  這又不成那又不行,到底該如何是好?本來這個難題是個死胡同,好在國家近年出台了橫琴深合區一系列政策措施,為本澳大賽車可持續發展掃除了障礙。只是政府口裡說支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身體卻很誠實。賽車不是厭惡性運動,只是隨著本澳城市化發展,繼續堅持封閉街道作賽已不合時宜,唯一的可持續發展方向就是北望神州。
 
  方法之一是在中國汽車協會和國家體委支持下,利用珠海國際賽車場,跟珠海合辦賽事來個雙贏。當然反對者會說如此將失去本澳九曲十八彎的賽道特色,那好辦了,只要斥資在橫琴復刻一條東望洋賽道何愁大事不成?要比澳門賽道刺激都可以,有錢使得鬼推磨嘛。
 
  當然有人又會反對,東望洋賽道平時是市政道路,專門復刻一條山寨版不是巨大浪費嗎?其實一點都不會浪費,他們忘記了若干年前曾有高官豪氣干雲,聲稱要在內地再造一個澳門。沒有人說山寨版賽道周圍建築要一成不變,只要賽道能大致保持澳門模樣便可以了,其他皆可靈活變通。
 
  那迷你澳門城平時幹甚麼用呢?這個更好辦了,第一大可以參考山寨版香港——橫店影視城,發展本澳影藝事業,文化局一定大力支持。第二就是澳門產品商貿城,令只需購物的遊客不用逼爆澳門。如果賽道周邊建成影視城,還可以把澳門一些主要景點的微縮版放進去,方便遊客打卡,正如深圳世界之窗那樣。反正橫店平時也是兼顧旅遊的,賺到的錢便可以用來維護保養賽道了。
 
  賽車事業一樣可以適度多元,以現有資源和技術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影視娛樂事業在中國正方興未艾,既然有山寨微縮版香港,為甚麼就不能在兼顧賽車之餘,推動本澳影視娛樂發展找尋新的出路,為此也興建山寨微縮版澳門?一家便宜兩家著,何樂而不為?想想看,還可以據此拍出澳門出口的賽車電影,試問在東望洋賽道能做到嗎?這總比澳投公司每年亂投藥石強得多吧?最大的阻力,大概只有每年抽賽車水臉不紅的那些飲食業巨賈吧?


黃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