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鏖戰六百天
解甲歸田未有期

  
  二零二三年已經踏入尾聲,本周與各位讀者談談俄烏戰局。眾所周知,東歐乃苦寒之地,冬天嚴寒,春秋兩季的雨水又會使大地變成泥漿。因此,進入十一月到明年三、四月,兩軍都很難再有大進展。所以這是個不錯的時間,為過去六個月,做過小結。

  筆者認為有幾點值得探討,首先,今年五月烏克蘭與西方一直在大鑼大鼓宣傳的夏季大反攻,如果以光復被俄佔去的土地為目的,反攻可謂完全達不到效果,各位讀者可以對比一下,往年十一月和今年十一月兩軍前沿的大概位置,其實基本上是差不多的;然後,讀者們可能會問,那烏克蘭失敗了嗎?這個問題才是關鍵:怎麼定義行動的成敗?戰爭是國與國之間的對抗,勝敗往往是相對的,烏克蘭光復故土的目標明確,那究竟俄國的目標又是甚麼呢?當初想推翻烏克蘭政府的想法已經不可能實現、退一步完全吞併俄佔五區也失敗了….俄主動退回到開戰前的控制線?就等於是普京的政治自殺。俄國意圖在控有烏東南五區部分土地的前提之下,與烏克蘭進行停戰談判,就是在現在的態勢之下,如果俄國能把烏克蘭逼上談判桌,對俄國還是有利的,筆者認為這就是俄國過去幾個月的目標。所以其實俄烏兩方都沒有在這段時間中達到目標。

  俄烏戰爭的形式是一場傳統戰爭,最重要的構成要素:土地、軍隊。進攻的一方消耗要比防守一方大,要奪取土地,就要消耗軍隊。有趣的是,過去六個月,號稱要大反攻的烏軍,採取的策略,是盡量控制軍隊的消耗,寧願少佔土地;相反,俄軍發動的進攻規模比烏軍還大,但攻勢少有建樹,也造成俄軍慘重的傷亡。俄烏雙方形成戰略相持。

  戰略相持,必然是一種消耗戰。如果單看牌面,烏克蘭有美國和歐盟支持,本身人口、土地又不少,面對已經孤家寡人的俄國,消耗戰應該對烏克蘭有利。這個假設的前提是,西方的援助物資要一直維持,直到烏克蘭打贏為止。但如果不是這樣呢?例如明年年底的美國大選,萬一民主黨政府不能保住總統大位,援烏政策是否有變數?這是烏克蘭這邊的風險。俄國對這個情況當然知道,也肯定有些想像,但那是一年後的事,就是說首先俄軍要繼續在烏克蘭消耗多一年,戰爭總共起碼要打三年。而且,誰說美國換成共和黨政府就不援烏?由此可知,俄國並不想繼續耗下去,急於在戰場上取得一次像樣的勝利。再者,一如上周本欄提及,俄國還有總統選舉這個議題要處理,因此普京是很需要捷報的。

  澤連斯基既然需要考慮盟國的政局會否有變,照常理應該會傾向於速戰速決,但事實上過去半年,烏軍打得很保守。西方盟國其實還有另一個看似矛盾的重要戰略目標:盡可能削弱俄國。消耗戰是可以從經濟上拖垮一個國家,但這個效果是需要把戰爭的時間拉長才可得到。而另一方面,隨著西方武器一直運到,烏軍的裝備會越來越好,那麼烏軍在戰場上的傷亡也可以減少,如此拖長戰爭不一定對烏克蘭不利。在這麼多矛盾的圍繞之中,除非戰場或者政局發生很戲劇性的變化,否則,既然兩邊尚有一戰之力,也沒有太多談判空間,就只可以繼續打。到明年二月,戰爭就打了整整兩年。


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