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源頭克里米亞
普京侵略裝聾扮啞

  
黑海不沉航母兵家必爭
 
  上文說了俄國黑海艦隊與克里米亞半島是唇齒相依關係,只要具備一定的軍力,誰控制了克里米亞誰就差不多控制了黑海和亞速海。除了軍事和地緣政治問題,克里米亞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俄烏兩族的人口結構、民族糾紛、歷史恩怨,日積月累形成的俄烏兩國國家利益及國安矛盾。更麻煩的是,這個半島已成為俄烏兩國、兩族心目中難以動搖的國族圖騰。因此去年戰爭爆發之後,莫斯科多次明示暗示,誰也別想動克里米亞的乳酪,否則小心核彈侍候。
 
  基輔方面也多次對該半島發動無人機空襲和炸橋,就是想通過打擊克里米亞,大幅動搖俄羅斯的民心士氣,令敵人失去後方的安全感;分散其防空能力,減少自己所受威脅。所以對該處的攻守,對雙方都具有戰術及戰略意義。筆者推測,俄烏戰爭最後一戰有可能在克里米亞結束,因為該處歷來都是易守難攻的軍事要塞。二戰時蘇軍光復整個烏克蘭之後,才回頭收拾當地的殘敵,歷史有可能重演。
 
  克里米亞的原住民是韃靼人,後來沙俄把它從鄂圖曼帝國的附庸國克里米亞汗國搶去開始殖民,雀巢鳩佔把韃靼人大批放逐。二戰後期蘇軍光復克里米亞後,像車臣的情況類似,斯大林為報復烏克蘭人,再次把當地烏克蘭人和韃靼人一律視為納粹同夥迫遷,完成俄裔為主的人口置換。
 
  普京上台後一年多就搞了一次人口普查,獲悉克里米亞俄裔已佔近六成,烏裔佔兩成半,餘下的韃靼人又比烏裔少一半,最重要的軍港塞瓦斯托波爾,俄裔人口更佔七成以上。如果只以族裔計算,當地應歸誰似乎很清楚,當地俄裔和莫斯科支持分離主義的其中一個借口就是這點。
 
  一六五四年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初期,追逼烏克蘭簽訂《佩列亞斯拉夫條約》,這一不平等條約承認俄羅斯吞併烏克蘭的合法性。三百六十八年後普京再次企圖鯨吞整個烏克蘭,開戰幾天希望已經破滅。但他所持的其中一個侵略借口,即「烏克蘭從來不是一個獨立國家」,「烏克蘭政府是非法的」,歷史理據來自於此。其他的不說,不知道他知不知道,一五六九年當時強大的波蘭立陶宛邦聯,已把立陶宛奪得的烏克蘭領土全部歸於波蘭,包括現在烏克蘭絕大部份領土,那麼波蘭和立陶宛又是否以普京的同一邏輯,重新吞併烏克蘭方休?
 
  回顧兩國廣泛一點的歷史並非離題,反而有助進一步認識烏克蘭和克里米亞的情況。因為一九五四年為慶祝俄國短暫吞併烏克蘭三百周年,蘇共政治局及蘇維埃主席團,一致同意剛上台的烏克蘭裔總書記赫魯曉夫,把克里米亞州的行政管轄權,由俄羅斯劃歸烏克蘭。這個州在二戰後才設立的,彰顯了中央對克里米亞特殊性的重視。
 
  在蘇聯大家庭中,克里米亞問題表面上穩定了幾十年,直至蘇聯解體前夕再浮上水面。比烏克蘭醞釀獨立脫蘇早半年以上,比蘇聯解體早近一年的一九九一年一月,克里米亞公投成立了烏克蘭自治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之後又頒佈了自己的憲法。
 
  本來烏克蘭方面對克里米亞修憲增加自治程度並無太大意見,並在烏克蘭自己的修憲中確認了克里米亞自治的合法性。但蘇聯解體後當地人得寸進尺,由增加自治變成追求獨立建國。一九九二年五月再推出新憲法,自稱成立克里米亞共和國。不過在諸多壓力下,四個月後又修憲,改回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仍願意留在烏克蘭國內。上文提到在瓜分黑海艦隊的談判條件中,俄羅斯也承認克里米亞是屬於烏克蘭的自治共和國,本來事情已經解決了。記住這一點非常重要,有助了解真相和是非黑白。
 
  現在國際社會所承認的邊界和領土;是以蘇聯解體時各加盟共和國當時所確立,也沒有激烈反對者為準。但俄國全部在此之後才單方面改變現狀,因此受到全球同聲譴責及支援烏克蘭抗俄,完全以國際法和國際準則作理據,俄方的歪理孤掌難鳴乃理所當然。俄羅斯為追求獨贏的國家安全破壞本來不錯的俄烏關係,首先就是由克里米亞開始。
 
克里米亞之殤
 
  有記錄顯示,在過去近二百年間俄國為征服克里米亞,共打了十一場大小不等的仗,平均十九年打一次。最後一次打敗了當地德國人之後九個月,英美蘇之巨頭在克里米亞渡假聖地雅爾達,召開了排除中國參與的史上著名高峰會雅爾達會議,確立了橫跨冷戰的雅爾達體系國際秩序,克里米亞更加聲名遠揚。之後該半島成為蘇聯領導層常去的渡假之處,最近一次震驚世界的政變發生在一九九一年八月,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在克里米亞最南端的福羅斯渡假,保守派發動八.一九政變將他軟禁在該處,直至政變失敗,此事加速了蘇聯解體。之後最轟動的,自然是克里米亞危機。
 
  二0一三年烏克蘭親歐與親俄派高層內訌白熱化,十一月總統亞努科維奇否決加入歐盟談判,轉而入俄,引發了著名的獨立廣場革命,亞努科維奇落荒而逃受到普京政治庇護。去年俄烏戰爭爆發後,普京原想把身處白俄羅斯的亞努科維奇送回國內,成立管治全國的親俄傀儡政權。不料俄軍這隻紙老虎不要說原定半個月佔領全烏克蘭的企圖徹底破滅,最後連首都都拿不下,亞努科維奇亮相一下又聲沉影寂。著名紀錄片《澟冬烈火》,就是記載這場革命。
 
  延續至二0一四年初的政治動亂,令親俄派和普京找到了難得的第一次侵烏借口。一月中克里米亞親俄派開始集結,二月初要求俄國支援。二十四日俄軍集結完成,聲稱在邊境進行演習,八年後的同一天,俄軍全面侵略烏克蘭,未知普京去年選擇同一天開戰,是否有紀念之意?因為內定的入侵時間,在二月曾經多次延遲,絕非美國預警失準。原定的「演習」應在二十六日結束,不料翌日全部沒有標誌的俄軍突然闖入克里米亞,把半烏通往烏克蘭的地峽封鎖,然後佔領政府建築升起俄國國旗。
 
  克里米亞危機的歷史定位,大概相當於德國入侵捷克蘇台德區,或九.一八事變日本吞併東三省。一如既往地西方的制裁都不算強烈,以致埋下了日後悲劇的伏筆。另一相同之處,這三件橫跨八十多年的侵略事件,基本上都兵不刃血。「和平接管」的後果,就是令國際社會對未來大規模侵略,受到侵略者麻痺而失去集體警惕性,只有軍方等少數人開始清醒,不過遠未能防範於未然。
 
  在烏克蘭和北約軍隊知道普京真正目的時,克里米亞在裡應外合下已經易手。入境後的少量俄國精兵控制了議會,脅迫議員通過解散當地政府及公投的非法決議。三月一日親俄領袖阿克簫諾夫要求俄國出兵保護僑民,翌日沒有標誌的更多俄軍向全島進軍,開始封鎖軍營與烏軍對峙。這些所謂民兵都是俄軍精銳,包括去年一月參與鎮壓哈薩克民運的第四十五獨立近衛特種空降旅一部,行動代號是「平靜回歸」,與不流血入侵方式頗為貼切。由於沒有部隊識別標誌以隱藏身份,當時外界統稱之為「小綠人」。
 
  三月十六日舉行偽公投,恢復一九九二年非法的憲法,並申請加入俄羅斯。翌日普京承認克里米亞為「主權獨立的國家」,接受其加入俄國。十九日俄軍主力開進克里米亞,解除烏克蘭駐軍武裝接管軍事基地。三十一日成立偽政府,任命阿克簫諾夫為偽總統,完成侵略的法定程序。八年後歷史再次在烏克蘭東部重演,這是這個國家可悲的宿命。
 
  普京無恥地撕毀了一九九七年簽訂的《俄烏友好合作與夥伴關係條約》,即結束經常聽到的戰略夥伴關係。其中第三條列明:「雙方關係應建基於互相尊重、主權平等、領土完整、邊界不可侵犯、和平處理紛爭、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要脅的基礎上。」像當年已生效的《中英聯合聲明》一樣,這是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在聯合國秘書處檔案室條約專櫃中永遠保存,把毀約者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示眾。


黃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