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00七號客機被擊落四十周年
美蘇冷戰到達巔峰
之前介紹了八十年代初,全球籠罩在第三次世界大戰咫尺之遙的逸事。來到四十年前蘇聯時間九月一日,終於有二百多名無辜乘客成為美蘇冷戰幾十年,差不多最後的犧牲者。如今冷戰已重啟,誰能保證歷史不會重演?
上文說過,若不談計劃經濟的先天不足,官僚主義貪腐的後天失調,單以軍備競賽來說,其實是蘇聯海軍而非蘇聯版星戰計劃,才是壓垮蘇聯的稻草。冷戰之後人們知道,當時全球戰艦最多的蘇聯海軍外強中乾,在美軍眼中真正可怕的並非遍佈七海,如下餃子一般服役的新銳艨艟巨艦,而是深藏不露的上百艘蘇聯核潛艇。蘇聯成功繼承了二戰德國潛艇傳統,並將之發揚光大,成為蘇聯海軍的精華。
細心檢查比較後不難發現,無論一九七八年及一九八三年,蘇聯空軍兩次「誤擊」南韓客機事件,都離不開跟蘇聯核潛艇基地的關係。國之重器,不示於人。涉嫌近距離空中偵察,會比衛星更清楚門道,這是蘇聯絕不能接受的。今年初入侵美國的高空氣球,也是因為被懷疑收集美國洲際導彈情報,被華府下令擊落,兩者具一定可比性。當然以影響之深遠,無人氣球跟載人客機自然無法相提並論。
九月一日筆者在此曾說,懷疑客機被擊落跟史上最恐怖的蘇聯「西方八二」全球核大戰演習效應有內在聯繫。也許永遠沒有人能拿出證據,但這是筆者近三十年根據蘇聯核潛艇基地的重要性,包括艇上洲際導彈對冷戰天秤的影響;以及「西方八二」大演習後,西方對蘇聯核訛詐戰略評估後所作出的新舉措綜合研判的最新推測。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今天全球幾乎再無人追尋四十年前這宗慘劇真相,太令人唏噓。
上文所說一九七八年蘇軍攻擊大韓航空九0二號班機,因為懷疑該機偵察北方艦隊最重要的科拉半島核潛艇基地。一九八三年擊落大韓航空00七號班機,因為懷疑它偵察太平洋艦隊在堪察加的雷巴契島彈道導彈核潛艇基地。兩次都曾不聽勸阻,世事豈會如此巧合?尤其是第二次美軍在周圍有太多不尋常海空軍活動。有理由推測正因為一年前「西方八二」核演習讓北約察覺,蘇聯在歐洲的核攻擊與防禦能力十分穩固,故事後嘗試可否在蘇聯遠東地區找到其弱點,當世界大戰爆發時可攻其不備。結果令二百多名被蒙在鼓裡的無辜乘客,成為冷戰最高潮時雙方鬥法的犧牲品。
慘劇發生至今四十年,至今未聞雙方解密資料。理論上早已過了二十五年機密檔案保密期,唯一的解釋是雙方都將之列為絕密檔案,可以保密五十年或以上。可見大家仍有不可告人秘密,還看十年後有何變化。但是更要注意美方動態,因為蘇聯解體後不論高層及基層,已公開很多回憶及訪談,然而美國及日本官方至今竟然集體失語。而表面上他們應該佔據道德高地,沒理由比俄方更沉默才正常,尤其是今年是四十周年,更不是民主國家一貫習慣。唯一的指向就是一旦公開檔案,自己將陷於不義之地大受指責。
冰山一角逐漸揭開
一九八三年八月三十一日晚,大韓航空00七班機(波音七四七型)載著二百四十名乘客和廿九名乘務員,從阿拉斯加安克雷奇飛往首爾。最近一次檢查飛機狀況良好,機長是資深的前韓國空軍退役上校千炳寅。起飛半小時後美方雷達已發現客機偏離航線,但無任何警告發出。
九月一日凌晨二點四十五分(蘇聯當地時間下同),蘇軍雷達發現美軍RC-135電子偵察機迫近堪察加半島。約兩小時後出現第二個相同的雷達信號即00七號客機,兩機近距離平飛並進行了加密通信,十分鐘後偵察機返航,客機則直闖雷巴契島核潛艇基地上空。
五點半飛機進入蘇聯防空導彈防區,客機做了一個軍機的反導彈攻擊機動。蘇軍並無開火,派出兩架戰機攔截。但聰明的客機懂得利用火山群掩護,反令戰機撲空。半小時後客機才離境,越過鄂霍次克海,約六點十二分進入蘇聯庫頁島,蘇軍起飛兩架蘇十五、兩架米格廿三戰機攔截。六點十六分客機離境,戰機奉命發炮百餘發警告,要求客機著陸檢查但不獲理會,戰機只好奉命發射兩枚導彈將之擊落,令二百多名乘客的生命定格在六點二十六分。
蘇聯解體後除了官方檔案未解密外,相關高層至基層官兵已可暢所欲言,加上美軍截取的對方完整無線電錄音,蘇方情況已還原了九成,這批錄音一九九三年由美新署獲得。二0一五年日本外務省解密檔案指事發兩個月後,華府高層曾告之日方,蘇聯把民航機當作偵察機,這在上述蘇軍通話中已有完整反映。然而這僅僅是誤會嗎?
由於美日方面民間研究並無關於兩國政府內容,反而集中在已掌握的蘇聯資料上,加上蘇軍官兵的親身經歷,包括當時遠東軍區司令特列楊科奇、軍區防空司令卡門斯基、基地司令科爾努科夫、第四十一航空集團軍值班軍官格雷斯門科、擊落客機的飛行員奧斯洛維奇等。筆者研究超過二十五年,掌握了多份不同來源的蘇方文獻可供對比。其中最新可能最多細節、最權威一份,是二0二一年看到,時任太平洋艦隊第四九一情報中心,一九九九年退役的弗拉基米爾.阿尼西莫維奇.卡列夫少將獨家驚人記載,其指向性與其他同僚憶述、美方截取通訊並不矛盾。
是民航機還是偵察機?
據當時身為情報官的卡列夫少將撰文,事發前一周美國海空軍突然活動頻繁,一批驅逐艦分別抵近海參崴和堪察加半島一帶,RC-135偵察機亦增加了從堪察加至北方四島的活動,並且發射了幾顆經過該區上空的偵察衛星,好像預知有事將發生。出事當天飛機加油遲了四十分鐘起飛,但該機飛過遇難航線時,正好有偵察衛星臨空。
千炳寅機長身為經驗非常豐富的軍民用機飛行員,事前行為亦太反常,筆者綜合如下:冷戰後波音公司與巴黎一個調查團合作調查,團員包括俄國航空電子專家,目的是從一九九二年葉利欽總統交還韓國的飛機黑匣中找出答案。雖然沒有從對話錄音中發現問題,但發現機組在起飛前根本沒有依標準程序啟動慣性導航系統,直至在飛行中才開啟。這完全不是資深飛行員所為,即使如此仍可糾正。
一九九三年國際航空委員會飛安委員會主席魯道夫接受俄國《消息報》訪問直言,自動駕駛儀一開始就被設定直飛遇難航線而非首爾,偏離原定航線近六百公里。導航系統發出過偏航信號也未受理。由起飛半小時至進入蘇聯領空,該機都在美日空管和軍用雷達監察範圍,不可能沒提醒。尤有甚之,機長在出發前留下了家書,內容竟似去執行一去不返任務的訣別信,詭異得好像預知即將大難臨頭。
從事發前一周到結束後的餘波,沒有一件事是正常的,前面說過接近清晨五點,客機與偵察機從蘇聯雷達看到,曾近距離同行近十分鐘,期間進行過密碼自動通訊。五點半後近半小時,又在堪察加半島上空進行過一系列類似軍機的反跟蹤機動。六點十分後蘇軍截獲並破解了客機發出的加密電文:「我們已成功越過堪察加半島南部。」「我們正越過薩哈林島(註:即俄佔中國領土庫頁島)南部。」
此時客機已進入日本防空識別區雷達網,北海道的軍用雷達向其發出識別編碼,然而該機竟自動應答是偵察機,這就不止是機組人員出問題,而是集體秘密行動了。不過日本自衛隊對此也沒有提出質疑。之後蘇軍各級部門之間的詳盡通話內容就不一一列出了,但可以說00七號客機自進入庫頁島附近空域至被擊落,蘇軍已用盡所有方法與客機試圖取得聯絡,但對方始終毫無反應。
因為當時距離日出尚有一小時,該機外形特徵又與美國RC-135偵察機相似,終於在第二次非法入境十五分鐘後被擊落。飛機中了兩枚導彈後仍飛行近一分鐘,但最後發出的竟然並非國際通用求救信號,而是軍用呼號。對此除了蘇聯外,美日雙方必定同樣收到,但為何跟軍民用雷達信號數據記錄一樣,至今都拿不出來,這不是指責蘇聯濫殺無辜的最有力證據嗎?答案只有他們自己最清楚。
死者已矣,但四十年的X檔案尚未知何日才解開。太多人誤會冷戰並非熱戰,更不是核戰和世界大戰,僥倖地認為這與我何干?殊不知兩者在四十年前只距小半步之遙。而且冷戰近半世紀,敵對雙方支持而爆發的幾十場局部戰爭,死亡人數百萬計,距離第一次世界大戰數字並不遠。當今業已重啟的大國競爭和新冷戰,看來沒有汲取舊冷戰的沉痛教訓,包括被他們視為小菜一碟但拒不解密的00七號客機慘劇。筆者私人的悼念至此結束,但後續爭奪戰及秘密戰鬥在四十年前才剛拉開序幕……。(二之二)
□
黃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