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高調出訪 俄羅斯脫歐入亞
九月十三日,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訪俄,與俄國總統普京進行了會面,是金正恩自二零年初新冠肺炎爆發以來,首次出訪,引發外界關注。基於地緣政治和歷史原因,朝鮮長期與中、俄兩個與之接壤的大國保持友好關係,金正恩出訪兩國都可算是合情合理。俄國總統普京自俄烏戰爭爆發,由於西方國家的圍堵和制裁,已經很少出席有份量的國際外交活動,金正恩來訪自然也變得重要。
眾所周知,俄軍在俄烏戰爭中吃了大虧,雖說烏軍的反攻進度比較慢,但現在戰場上挨打的是俄軍,戰爭中的損耗需要及時填補,例如彈藥。讀者們可能會問:俄國這麼龐大的軍工體系,生產彈藥哪需要找朝鮮這個小老弟?事情是有些弔詭,當初蘇聯時代,為準備世界大戰,造了很多武器和相配的彈藥,美國和其他主要軍事強國也一樣。當冷戰結束之後,武器可以賣就賣,狀態好可能封存一下,差的就拆了。相對來說,彈藥這東西比較好辦,炮彈本身就是一個密封的金屬罐,好保存。而同一個體系的武器,往往發展了很多代,用的彈藥口徑都不變,就是新一代的炮可以用舊一代的彈。那在俄國而言,既然老祖宗都造了這麼多彈藥庫存,萬一有需要打仗,也不會打甚麼大仗,調一調舊貨不就好了嗎?所以俄國在過去三十年並不需要大量生產彈藥。只是誰都沒有料到俄烏戰爭會拖這麼久,戰爭烈度又這麼大,俄國不夠炮彈,連烏克蘭的大靠山美國,都說不夠炮彈,兩邊都在挖冷戰時期的家底嘛!西方這邊比較簡單,錢一撒下去,軍火商自然給你想辦法。俄國沒有西方這種財力,要價錢平,又要量多,世上大部分可以造炮彈的工業國家,大多是西方那一邊,中國又不肯落水,朝鮮成了不二之選。
普京為表親善,由莫斯科跑到遠東的東方太空發射場,這個地方就在黑龍江以北一百一十公里,讓喜歡坐火車的金正恩不用跑那麼遠。到了發射場,要看的當然是朝鮮最感興趣的太空科技。俄國要廉價的炮彈,朝鮮要火箭、衛星,這個互取所需的格局,是明白不過。對於朝鮮而言,能夠有這麼一回與俄國「平起平坐」的機會,確實是揚了國威,這是金氏之前兩代領導人都做不到的。回顧朝鮮國內的情況,其國策越走越極端,和國家經濟無法適應冷戰結束的新局面有莫大的關係,若朝鮮能在這個時間點發一筆戰爭財,改善國民經濟狀況,對金家管治的延續,就多了幾分把握。對金正恩而言,與俄國合作顯然比與美國合作安全得多。
當俄國總統普京如此禮遇金正恩,同時可以看到與俄國友好,又比較有實力的國家,就是中國、印度、伊朗、朝鮮,清一色亞洲國家。另一方面,無論俄烏戰爭在何時以哪種方式完結,改變不了俄國將面對整個歐洲的敵視,而這些帶有敵意國家的軍隊,就在莫斯科不遠處,這就是所謂的北約東擴,這是軍事層面;從經濟層面,經歷俄烏戰爭爆發初期,歐洲各國與俄「脫鈎」的痛苦,歐洲各國肯定不會再輕易重啟與俄貿易,即使重啟了,也不復戰前。因此,從俄國國家安全的角度,國家發展重心東移,已經不能避免,更多資源投資到遠東,比投放到西部更安全、更合理。俄國在未來十年、二十年可能會出現一種脫歐入亞的傾向,與上述這些亞洲國家自成一個圈子,構成一個新的「東方陣營」與「西方陣營」對抗。相對地,西方會加強在遠東這邊的部署,三八線、台灣海峽、南中國海都可能會再成為「冷戰前沿」。
□
赫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