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騷九載 簡約之聲

  
  日前,第九屆《Phone Show嘉年華》音樂會於文化中心黑盒劇場II連演兩場(2月7日及8日)。本年度主題為“簡約迴響 Echo of Simplicity”,以簡約音樂為主題亦是指揮澳門青年薩克管演奏家呂瀚章的強項之一,演出曲目包括《薩克之旅》《由此到彼》《納拉亞納的牛》《日光的本質》《韻律機》《解放之渦輪》等作品。當日,筆者於音樂會中巧遇特意來澳的荷蘭作曲家杜維•埃森加(Douwe Eisenga),並與他閒聊幾句,他對澳門青年的表演提出的一句話令筆者印象深刻,他認為澳門管樂協會薩克管重奏團團員都 “Dedicated to Music (獻身於音樂)”,於筆者而言,這是頗高的評價。坦言說,亦有感過高的讚譽。但是,在音樂會圓滿成功以後,筆者亦認為團員們確實交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音樂會開始,從第一首的《薩克之旅》(U-Sax)的音樂及舞台安排來看,一盞大光燈照耀吹奏着BassSaxophone的團員,他不停重複着同一樂句,逐步不同的演奏者走進舞台與他的聲音和應,在熙來攘往左穿右插的過程中,令固有的演奏模式帶來了新意,亦體現了作品所體現的 “穿梭在地鐵”中的不同旅人,看似混亂卻體現亂中有序。

  第二首《納拉亞納的牛》提出有趣的數學題,讓觀眾親身感受簡約音樂的數學邏輯,充分體現 “音樂也可以很數學”,兩者點出了科學與藝術這個自文藝復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邏輯。今天來看,STEM教育已經不可能失去 “藝術(A)”,畢竟,人類生活需要的元素不可能,也不應該只有高度的經濟理性,忽略以人為本的邏輯,在任何社會都是經不起考驗的。

  下半場《解放之渦輪》,埃森加對團員提出的 “忘記錯誤,擁抱能量”估計鼓勵了演奏者們更好呈現音樂自我的美,即使曲目尤如交響樂般(整曲共分七個樂章,時長約四十分鐘),團員們依然能夠放鬆演出,讓音樂會已經不是一般的學生滙演,印證了回歸二十五年以來,政府與社會高度合作推動文化藝術的過程中,澳門的文化水平達成了不少亮眼的地方。

  最後,或許舞台演出者均喜歡更大的舞台、更多的觀眾,但是,對筆者而言, “小舞台亦可唱大戲”,更何況澳門古典音樂群體本質上就已經十分小眾,如果硬要把演出放到一個過千人的舞台上亦不一定是唯一的出路,相對而言,如何做精、做強、做美才是值得澳門文化藝術工作者深思。其次,在文化藝術工作利潤不高、推廣不強、影響不深的今天來看,文化藝術的推動更需要社團去擔當,畢竟,資源不足必然缺乏商業參與,從如何將公共服務商業化這個角度來看,政府亦是成效存疑。但是,如何善用現有的、具有歷史基礎的社團網絡,讓文化藝術的發展能夠在社區上生根發芽,展現普遍性的美、全面性的量及宏觀性的質,相信仍然需要資源擁有者雪亮的眼睛才能充分體現。

演出名稱:《Phone Show 嘉年華》薩克管重奏音樂會- 簡約迴響
演出團體:澳門管樂協會薩克管重奏團
演出時間:2025年2月7日19:45
演出地點:澳門文化中心黑盒劇場II


艾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