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琴澳方口岸交通配套不足
—影響到琴生活意欲


  7月底,公共建設局發出新聞稿,指要優化横琴口岸澳門口岸區二層交通樞紐平台的交通環境及相關配套設施,提升交通樞紐平台的運行效率及通關環境。乍看新聞稿,筆者還以為在澳方口岸建設一個停車場,原來只是「重新規劃及優化平台的行人步行設施及功能佈局……完善平台排水系統及設置各類車輛上落客區。」那麼沒有單牌車又要駕車前往橫琴澳方口岸停好車再出關的話,就不可能了。

  回顧2020年新橫琴口岸聯檢大樓正式啟用,當時私人汽車不能駛上蓮花大橋,到了2023年才開放予一般車輛通行(但電單車至今仍不能使用,原因不明),居民算是可以自駕到橫琴口岸澳方口岸區接載親友,倘打算自行駕車到橫琴口岸再入境橫琴,卻因為沒有大型停車場配套設施(口岸外僅有十數個露天咪錶車位),竟然要停在蓮花路停車場,再換乘的士或公共巴士「過橋」,就算未來有輕軌,不能自駕亦都費時失事。

  為何一個2020年建成的口岸,竟然沒有停車場?在2002年落成的關閘工人球場,鄰近關閘口岸設有停車場方便居民出境,2021年啟用的青茂口岸澳門邊檢大樓亦設有停車場(雖然收費較其他停車場昂貴)。以橫琴口岸作為粵澳深度合作區的重要設施,加上橫琴有逾百平方公里土地,建大樓式以至地庫式停車場應該不是問題,我們不解為何未有相關設施,令居民無法駕車前往橫琴澳方口岸。居民不是不願意申請橫琴單牌車,只可惜申請了橫琴單牌車就不能同時申請「澳車北上」,在兩者取其重要下,居民自然選擇「澳車北上」而捨橫琴單牌車,但有車一族前往橫琴變得不易,自然卻步而選擇由港珠澳大橋口岸前往更廣闊的大灣區了。

  除了上述沒有重點的新聞稿外,公建局尚於7月31日再發出新聞稿,指輕軌氹仔線與橫琴線車站連接通道竣工,並強調「連接橫琴線 HE1站和氹仔線蓮花站,可以同層兩線轉乘。」然而,一個「同層換乘」可以談到如此偉大,教人哭笑不得,原來如此簡單的設計,作為交通樞紐能「同層換乘」只是標準配備,當局竟可以自吹自擂。這也難怪,港珠澳大橋於2018年啟用,竟不是「同層換乘」,未來輕軌關閘站和青茂口岸站,同樣只是「接近口岸」的方式來做,所以這個「同層換乘」可謂澳門的首次項目,難怪當局會如此強調「政績」了。

  縱使輕軌有望在下半年延伸到橫琴口岸,但目前橫琴口岸僅有 25B、102X號巴士路線直達澳門,巴士路線兜路嚴重、班次更是嚴重不足,50路線只由澳門往路環方向有途經橫琴口岸,忽視由路環出發前往橫琴的需求,即是路環居民往橫琴只能用轉乘的方式前往橫琴,而且要上車下車各兩次才能抵達橫琴口岸,公共交通服務差勁得備受批評,有意見要求71 號線延伸到橫琴口岸,亦可便利澳大教職員師生,可是交通局充耳不聞。

  今個學年開學首數日,橫琴澳方口岸巴士站繼續癱瘓,且情況比開學首日更為嚴重,早上9時前橫琴口岸巴士站未間斷的迫滿候車乘客,巴士班次完全無力疏導客流量。面對社會聲音要求增設更多巴士路線往還橫琴澳方口岸,但交局就是不作為,令這個口岸交通一直為人垢病。

  當局一直說要吸引居民到深合區工作、觀光以至生活,連澳門基金會也辦琴澳一天遊來催俗澳人瞭解橫琴,另一邊廂卻沒有弄好澳方口岸的交通配套,反觀橫琴珠海方口岸,一啓用已經有出租車上落客點、長途巴士站、私人汽車停車場,弄得井然有序,是澳門方在不作為還是亂作為,可能拖了國家的後腿,交通配套做不好,阻礙了居民旅客往來橫琴,亦影響他人往來的意欲。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於2021年9月正式揭牌成立,今年3月1日0時起封關運行,已經有3年時間,可惜目前仍停留在「炒消息」階段,看不出有什麼重大的經濟產出。最近,深合區才透露將計劃興建琴澳創新產業園區吸引外資,足見當局扭盡六壬仍舊是「拉牛上樹」,觀乎特區政府外訪的大大小小招商引資團,都加入介紹深合區的商業狀況。這樣做並非不好,惟予人感覺當局把橫琴的商業狀況吹捧得熱熱鬧鬧,但實際結果大家還是有目共睹。


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