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已成全球發達城市標配
智慧城故步自封奉為洪水猛獸

   攤開報紙,近幾年的國慶長假新聞都差不多,關鍵詞離不開:口岸大排長龍,旅客大軍壓境、人數創新高,市面興旺,主要景點人頭湧湧,大三巴人潮管制,旺丁不旺財,馬路塞車塞人,搭巴士難,搭的士難,問題似乎無法解決,澳人生活以及新聞一樣,啞仔食黃蓮,日復日,月復月,年復年。

  今年十月一日至八日,國慶加中秋一連八日「超級黃金周」,臨時行人專用區設有兩個:?仔舊城區、關前後街,還有幾乎已常設的福隆新街,不過客況相差頗大。據治安警統計,八日黃金周假期澳門累計入境旅客約一百一十四萬四千人次,日均約十四萬三千,雖略低於官方預期,日均人次仍錄得近百分之二增長,最高時單日近二十萬人次旅客,單看數字相當理想,只交通等老大難問題揮之不去,尤其今個假期碰上不速之客八號颱風「麥德姆」,澳門街慘況更甚,頗為掃興。

  八號風球高掛十一個鐘,海陸空交通受阻,公交停擺,的士成唯一交通選擇,份外渴市,等車大排人龍。加上早前政府補鑊,以豁免公開競投方式發出兩個的士普通准照(俗稱公司牌),以彌補二0二三年公開競投違反程序,兩間公司司法上訴勝訴,預計是次「補飛」可為市場投入最多一百部普通的士,最遲明年第二季起陸續投入巿場。問題是,既有新公司、新的士落場,也有舊公司、舊的士退場,一加一減,澳門的士數量多少才夠?

  以上事件不期然又叫人想起社會訴求多年的網約車,至今未有動靜,反觀香港特區政府早前已提出《二0二五年道路交通(修訂)(網約車服務)條例草案》,審議相關法案的立法會委員會已完成審議,並不會提出任何修正案,港府建議今月十五日二讀草案,預計明年第四季首批網約車平台開始營運。

  根據港府立法意向中的網約車服務,無論是提供服務的平台、車輛和司機,三方均須領牌,各有相關要求,如平台的營運經驗、財力證明、資本投入、董事資格設有門檻,公司須為香港註冊,平台數目不限;網約車輛必須符合要求才能獲批網約車車輛許可證,車輛須以個人名義登記,只能由登記車主提供服務,車齡不得超過十二年,要買第三者保險,並展示標識以供識別;司機方面,必須是年滿廿一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持駕駛執照最少一年,申請前五年內無嚴重交通定罪紀錄,要在指定限期內通過考核和完成職前課程等,方可領取網約車駕駛許可證,有效期五年,續期次數不限,現有持牌的士司機可直接申請駕駛網約車資格,無須另考。至於社會最關注亦是網約車制度成敗關鍵的網約車數量問題,港府認為要實施總量控制,現先確定法定規管框架, 明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附例建議時,再處理網約車數量的具體安排。另外,港府擬容許平台自訂車費,同時訂明政府有權在需要時規管收費,避免「割喉戰」。

  看罷香港網約車立法大概方向,其實很正路,明白人都心中有數。無他,世界本該如此,規管一樣交通工具來去都離不開該等板斧,大同小異。天下文章一大抄,適當在地化即可,無須事事搞與別不同,一切都是有門檻、有牌照、有考試、有監管,有規有矩,並非如澳門方面所說的無王管、白牌車。客觀說,澳門交通問題積習甚深,並非一招網約車即可藥到病除,還需進行巴士路線大手術、道路重新規劃等方面多管齊下;但若澳門有網約車,至少能較快地讓澳門人、旅客多一個出行選擇,對解決的士數量不足、無車願入民生區、舊區等問題均具一定舒緩作用。就網約車,香港當年與澳門一樣頑固,總拒之門外,儘管內地、新加坡、韓國、歐美等地早成行成市。說穿了,網約車非不能實不為,關鍵在於當局有否決心,事在人為而已。

  說漏了,今年中秋唯一無咁悶的事,是議事亭前地的中秋燈飾終於有較大改款,坊間反應不錯!澳門非常需要一些具質素、有新意的東西。


甄慶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