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後思

  中秋之夜,在盧園逛了一圈,急發雅興,遂生此文。明月當空,萬家團圓,本周先放下「一介武夫」戾氣,權充或稱暫時回歸偽文化人本色,舞文弄墨一番呼應一團和氣。唐朝詩仙李白有中國歷代皆朗朗上口的五言樂府詩《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筆者本周就以明月和故鄉作主要內容,分享一下中秋夜所思所想,一於實踐法國哲學家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為附庸風雅貫徹偽文化人本色,不如山寨《靜夜思》,把題目稱之為《秋後思》吧。秋當然指中秋,本文跟讀者見面時已過中秋,故稱之為秋後是也。還有另一重意思,小時候看過某國產黑白片,有句對白至今難忘:「秋後的蚱蜢蹦不了幾天。」嘲諷的好像是國民黨政權,如今轉送給萬里之外的俄羅斯侵略軍和普京反動政權,也非常恰如其份。

  說到俄烏戰爭,筆者的朋友認識一些已移民的中國人和中國志願兵(對,你沒有看錯,在烏克蘭的確有活躍在抗俄前線上的兩岸志願兵)。後者不必多說也不方便多說軍事秘密,但前者也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在後方支援前線擔任義工,並不時深入戰區運送物資和無人機,沒令中國人蒙羞。他們也沒有在百忙和戰火中忘記中秋佳節,也通過網上平台紛紛向國內傳達祝福和平安信息,順便令中華傳統文化在烏克蘭發揚光大。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無論八十多年前的抗日戰爭到今日的抗俄戰爭,這都是中國戰士的真實寫照。

  月亮與故鄉的天然內在關係,已不光是自古以來的中國才有,就算是亞洲其他國家亦然。包括港澳遊客樂於經常前去的日本和韓國,以至東南亞國家都有這一傳統,只是日子和方式不一樣而已。說到這裡大家都明白,實際上澳門人口結構中佔比近三分一,近二十萬的中外傭工,中秋節、月亮跟故鄉的聯繫,恐怕他們的感覺比我們更強烈。

  說到這一部份澳門人會天然地比較敏感,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適度削減外勞,盡快還職於民是全澳市民的合理訴求和權利,筆者予以支持且促進政府別再做鴕鳥真正坐言起行,踐行負責任政府的承諾。但與此同時亦應該理解,身在他鄉甚至異國的失落感並不好受乃人之常情。
 
 心理落差、精神情緒問題,除了外僱組織並未進入僱主及社會普遍視野之內,除了同鄉可以傾訴之外基本上就到此為止。東南亞傭工凌晨醉酒鬧事普遍,其實為社會敲響警鐘已很久了。削減外僱與給予他們社會關懷,理應並行不悖才對。至於內地傭工佔比更高,但甚至連同業協會之類組織或工會都沒有,情況更好或更差不得而知。
 
只談「風月」

  今年乃少見的颱風多發年,樺加沙前腳剛走驚魂甫定,旋即麥德姆後腳又至,好在兩者都只是虛驚一場。最初麥德姆傳出的預警信息大致推測距離尚遠,估計不會懸掛八號風球。結果人算不如天算,最後在距離三百公里內掠過,距離澳門比香港更近、風力更強,還是少不了掛上八號風球示警。

  樺加沙過境算是有驚無險,自從二0一七年天鴿襲澳後,每遇強颱風人人都如驚弓之鳥,可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是當年政府沒做好防風措施,全澳市民從此留下難以磨滅的心理陰影,稱之為條件反射和創傷後遺症也並不為過。在防風問題好在之後政府知恥近乎勇,下了大力氣加以改善修正,近年所見確已有進步,今年多次颱風襲澳,各部門應對未見疏漏。但仍需繼續努力防範未然,戒驕戒躁切勿鬆懈,今年續有颱風掠過的可能性仍相當高。

  麥德姆掠過時距離中秋僅一日,好在氣象局預測準確,當晚果然大放光明天從人願。恰逢八月十五超級月亮份外光,也算一掃今年多颱襲澳;兩次懸掛十號風球且時間之長破紀錄;強颱風接踵而至幾乎風雲蔽月等陰霾,舒緩一下全澳市民在政經環境欠佳的背景下,長期壓抑的不安心理。

  中秋節是筆者非常喜歡,有太多個人和集體美好回憶的中國傳統節日。只是由於各種原因陰差陽錯,近十年都是在中秋園遊會結束後才記起或有空入場,以致錯過了與眾同樂的高潮時刻。今年中秋其實也是陰差陽錯,正好誤打誤撞摸進了盧廉若公園,算是圓了十年中秋大夢。

  說起這些個人遊其實並沒有偏離主題,由以前民政總署到今天市政署,依然沿用一句除了旅遊局不敢再說的「澳門就是與別不同」外,最成功的宣傳口號,那就是「澳門是我家,齊來清潔她。」月光之下,澳門就是我們的故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超級月亮下,我們有甚麼跟月亮相關的憂慮呢?因為家中位置關係,八月十五沒能看到超級月亮,但並不妨礙我思故我在。

  全球氣候暖化已是人類逃避不了的環境現實,可謂種惡因得惡果。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又再推翻拜登國策,重新退出《巴黎氣候協議》,那管碳排放及其他環保約束,也要讓美國再次偉大,起了極壞的帶頭作用,此舉必會加劇未來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

  本澳地處沿海低窪一隅,歷史上水浸及海水倒灌渠網淤塞排澇不暢引致的損失不知凡幾。今年未見災害帶來重大損失,部分原因乃北灣泵房投入運作成功化解威脅。但南區情況未見改善仿如澤國,此乃擋潮閘多年議而不決的結果。《十年防災規劃》轉眼過半,竟然連第一步都未敢踏出。林憶蓮有名曲《假如讓我吻下去》,但沿海居民只能慨嘆假如讓我浸下去。

  天文大潮在地球形成後便已出現,本來並非太大的事。不過若再加上兩件事情況便大為不同。第一是工業革命後全球暖化如脫韁野馬且不斷加速加劇,令兩極冰川融化水位不斷上升。第二就是沒有周期性的風暴潮,天鴿威力驚人原因之一是天文大潮加上風暴潮之過。

  那麼經常聽到所謂的天文大潮又是甚?引起?其實正是中秋節我們必賞的月亮。月球對人類的影響超出多數人想像,潮汐就是其中之一,只要月球軌道接近地球,就會引起天文大潮水位大漲,沒有水域的地方當然沒有影響。但長期有水患及沿海低窪城市就不容忽視,澳門不幸就是其中之一,長期不作為百年之後本澳陸地還剩下多少不敢想像。另外外國有研究證實,每當月球接近地球時,人類失眠、情緒不安和犯罪率顯著上升,凡此種種都是月球惹的禍。

  中秋節可帶來大自然美的享受和浪漫的感覺,這是精神上、心理上、社會科學層面的形而上學。但與此同時、我們必須對其破壞性、自然科學層面的預防提高警惕,只有及早防範於未然,人類才能真正享受月球帶給我們的藝術價值,尤其是澳門更是如此。中秋節不光為我們帶來自然美,同時也為我們帶來反思的機會,只有懂得反省、懂得敬畏大自然,懂得批判性多角度思考,月光才會成為人類進步的動力;照耀我們走向光輝的未來。人類不能只顧著欣賞超級月亮,更需要保護好、建設好超級地球,這是我們一代人的責任。


黃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