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遊戲讓實體驚變透明?
撥亂反正AB橋應為海隧

  
  上一屆特區政府喜歡大興土木,拼命的建設,不會諮詢社會意見,不理項目是否必要、是否應以某種方式興建,總之政府想建就建,當中的AB橋,即連通新城填海A、B區的行車天橋具高爭議性,當局的做法叫人側目,更有違法之嫌,影響澳門半島南岸一帶景觀,影響世遺金名片可大可小。AB橋雖已判給,造價高達二十一億八千萬澳門元,工期九百天,但暫未看到大動作動工,新屆特區政府好應懸崖勒馬,糾正錯誤,為澳門留下一片見得人、對得住自己對世界承諾的海岸。

  世遺是澳門的金名片,社會以及特區政府都倍感珍視,保育世遺亦是澳門對世界的承諾。眾所周知,世遺「澳門歷史城區」的靈魂是「山海城」東望洋燈塔乃核心組成部份,早年因相關爭議,二00八年時任特首訂立了「第八三/二00八號行政長官批示」,對燈塔周邊地區建築物高度作出限制,劃分了十一個限制區域。就AB區通道問題,由過去新城填海公開諮詢到近年特區政府的取態,均採海底隧道方式,但公共建設局二0二三年公佈了「新城A、B區行車天橋」的初步設計,改隧為橋,社會嘩然,在社會及傳媒追問之下,公建局再公佈主橋的最高海拔為二十五點八米,引起了包括筆者在內的不少反對聲音,只是上屆政府不瞅不睬,強行上馬。然而,政府換屆之後,傳媒近日再就相關議題訪問了不同人士,大家都意識到現行AB橋方案的不妥之處及影響之大。其實,社會反對現行AB橋方案的理由是多個方面的,簡單整理如下:

  一、涉嫌違法,政府帶頭違法是最大問題。在公建局公佈初步設計引發質疑後,文化局確認,此設計的AB橋有一段處於「第八三/二00八號行政長官批示」的法定限高範圍內,雖所涉及面積約佔法定限高範圍總面積的百分之零點三四,但重疊區域許可的最大建築物海拔高度為十點三米及五米,即AB橋的設計違法,但文化局卻認為,「新城A、B區行車天橋」是「通道」而不是「建築物」,對澳門歷史城區及東望洋燈塔向外港方向的主要望海景觀未有產生干擾,天橋的影響不大。公建局在其官網上亦補充指,「本行車天橋不屬樓宇興建項目,不適用第八三/二00八號行政長官批示的規範。項目地段不屬於第一一/二0一三號法律《文化遺產保護法》及相關行政法規所規範的被評定或待評定的不動產,亦不位於緩衝區。」而工務局、公建局、交通局、文化局去年七月底聯合發文指,「新城AB區通道的建設形式過去曾提出不同的方案構想,特區政府相關部門從城市規劃、景觀保護、工程造價、建設工期以及民生影響等綜合考量不同構想,以挑選能平衡各方的方案。未來,在方案設計及工程建造階段,特區政府相關部門將持續溝通協作,務求令項目符合社會最大公共利益。」

  以上部門似與社會玩文字遊戲,聲稱「行車天橋」是「通道」而不是「建築物」亦不屬「樓宇興建項目」。其根據是第八三/二00八號行政長官批示的第一點,「東望洋燈塔周邊區域興建的樓宇容許的最高海拔高度,分別載於本批示組成部分的附件地籍圖中。」,因此判斷天橋不屬「樓宇」,但批示附件的地籍圖明確寫著「許可之最大建築物海拔高度」。而據第一四/二0二一號法律《都市建築法律制度》,「建築物」的定義是指,供人使用的不動產,以及在土地上永久定着的任何建築的建造、復建、擴建、更改或保養活動或成果。如此,無論循文字抑或常理去解釋,行車天橋應是「建築物」,否則「行車天橋」又是甚麼?再者,第八三/二00八號行政長官批示要限制的,肯定是「人為」建築物的高度,而不論這是行車天橋、樓宇或其他建築物,亦肯定不是甚麼自然山體、樹木、海面之類吧?以上部門眾口一詞指行車天橋不是建築物,予人砌詞狡辯的感覺,總之政府一定要建,就千方百計,無需理會法律法規、社會意見以及常識。

  二、破壞景觀。AB橋項目全長約三點二公里,包括行車天橋、與行車天橋兩端道路銜接之路網、人行天橋及人行隧道等。其中主橋長度約一千五百五十米、跨海段長約九百米,設置通航孔四座,最大跨度約一百三十米,最高海拔二十五點八米。AB橋位於澳門半島與新城A區之間,西接科學館圓形地和孫逸仙大馬路,向東穿越友誼大橋和既有航道,終點在新城A區並與澳門大橋互通。若按現行方案興建,這座天橋肯定會破壞現時新口岸南岸一帶較為開揚的景觀,出自名師的地標性建築如科學館、文化中心、觀音像等及其景觀亦會受影響,有城規師形容將來的景觀會很「肉酸」

  三、船隻運行效率下降。若AB橋建成後,出入外港碼頭的船隻需經過澳門大橋、友誼大橋及AB橋,一共三條橋樑,將大大降低運作效率。

  四、增加交通壓力。皇朝宋玉生公園附近交通一直繁忙,若觀音像附近設置AB橋出入口,未來會加劇塞車。
 
  五、影響觀音像海濱休憩區,此休憩區已成澳門兒童的熱門玩樂、放電區,AB橋會佔用部份區域之餘,亦會帶來噪音、灰塵等,影響使用體驗。
 
  綜上所述,不少建議「AB區通道」還原基本步,宜以最初的海隧方式處理,並將澳門半島出入口設在車流量較少的地方,如美高梅對開空地或旅遊塔附近。

  上屆特區政府處理AB橋的手法相當拙劣,與新特首岑浩輝參選政綱「奮發同行、持正革新」背道而馳。首先,AB橋抵觸世遺限高法規、背棄澳門對世界的承諾,部門砌詞狡辯、文過飾非,違反「持正」。其次,AB區通過採海隧方式一直是社會共識,特區政府不諮詢社會意見,不詳細向公眾解釋、公佈具體設計,卻突然改變方案,又無視社會反應、意見,霸王硬上弓,顯然沒有與社會「同行」。希望新屆政府可以撥亂反正,不讓歪風再在特區政府之內橫行,重振社會對特區政府的信心。


甄慶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