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現鼠患問題 宜訂短中長期滅鼠方案
上周五,大型連鎖超市分店出現鼠患,市政署經排查,勒令停業整頓
3間分店,引起社會軒然大波。兩日後即是周日,市政署巡查發現新橋田畔街食肆存在鼠患,即時勒令涉事商戶停業整頓。當日晚上,香港電視台節目「東張西望」,播出有澳人致電該節目投訴有人在私人大廈亂拋麵包碎,惹來鼠患,經投訴警方或其他政府部門,都得不到回應,只好報料「東張西望」。筆者執筆時尚未知當局如何回應和跟進,只能慨嘆澳門的社會問題,向政府投訴得不到解決,對本地傳媒又不信任下,只好向鄰埠傳媒救助。自從筷子基「飛刀」事件後,澳人報料「東張西望」成為社會向政府宣洩不滿的唯一途徑。對此,當局以為「封殺」本地個別傳媒聲音,抱着「解決了提出問題的人就沒有問題」舊思維,結果居民另闢蹊徑,問題還是會曝露在太陽底下,「回力鏢」的效果更大,政府的管治威信受到進一步打擊。
言歸正傳,上述情況敲響澳門鼠患問題日益嚴重的警鐘。隨着地球暖化,尤其今個冬季澳門的氣温較高,未有出現個位數的嚴寒天氣,甚至短袖也派得上用場。氣温上升亦有利老鼠繁殖,老鼠性成熟加上懷孕期不到100日,一胎可產超過5隻幼鼠,每年又能懷孕4至7次不等,這以幾何級計算的話,一隻老鼠一年可繁殖逾百隻老鼠,加上城市已是一個「石屎森林」,幾乎沒有任何天敵(如城市甚少看到蛇、鷹等老鼠天敵)只要不加以防治,鼠患便會出現。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經》其中有一篇<國風•魏•碩鼠>,雖然用碩鼠諷刺當政者,但內容「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碩鼠碩鼠,無食我麥!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也反映當時老鼠之猖獗狀況。老鼠與人類共存數千年,澳門也不可能沒有老鼠,究竟澳門有多少老鼠?當局從未公佈數字,一年活捉老鼠有多少?一年撿獲的老鼠屍體又有多少?根據紐約市研究人員估計,截至2023年,紐約市的褐鼠數量約為300萬隻,以同年紐約市人口為
825 萬計,倘澳門的老鼠與人口比例相同,澳門就大約有
25萬隻老鼠。同時,再以澳門僅33平方公里計,一平方公里平均多達1.32萬隻老鼠,情況可能十分驚人!
回顧2023年,法國巴黎斥資千多萬港元解決鼠患問題後,宣告失敗,決定成立委員會,找出讓200萬居民與600萬隻老鼠共存的方法。香港亦會在施政報告內介紹滅鼠工作內容,包括介紹食物環境衞生署在過去一年捕獲活鼠數量,並會持續針對鼠患主要97個黑點進行滅鼠行動,同時會有將黑點數目減少6成的目標。香港食環署除了滅鼠,還會推行鼠患監察計劃,利用熱能探測攝錄機配以人工智能技術調查各區鼠隻活動情況,都很進取和採取更多科學方法。
反觀澳門,查市政署網站,僅得「市政署防治鼠患工作」網頁有相關內容,僅有3段文字和4張圖片介紹當局滅鼠工作。在2023年11月發表的2024年施政報告,完全沒有提及如何消滅鼠患,與香港正面和積極應對的態度,澳門就顯得「不提等於問題就不存在」。事實上,周日被公布涉事食肆負責人亦有接受傳媒訪問指,近期區內街道老鼠明顯增加,因此須進一步封閉孔洞。看來店主只能無奈採取「頭痛醫頭」的消極應對方式,畢竟要從源頭滅鼠,那是當局以至整個社會應有之義。
筆者並非滅鼠專家,專業的還應交給專業的做。然而,筆者還是建議當局應儘快做以下工作。其一,制訂短、中、長期的滅鼠方案,而非如目前只消極地設置固定佈餌點,香港上述的措施已經值得澳門借鏡;其二,加強巡查和處罰餵飼流浪貓狗人士。由於餵飼流浪貓狗人士擺放路邊的食物,往往成為老鼠的「大餐」,對此,落實執罰才可以起阻嚇作用;其三,針對「東張西望」的個案,要對私人大廈作出支援措施。當局認真面對鼠患,方能讓居民安居樂業。另一方面,縱使店舖有大部份責任,但當局應對鼠患不少,也有小部份責任,倘街區老鼠減少,也不用再日防夜防,提心吊膽地經營了。
□
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