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喊打喊殺
謀的是冰天雪地


  日前,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公開提及要將格陵蘭和加拿大納入美國版圖。事件引起國際上的討論,但並沒有〝嘩然〞。特朗普這種看似不合常理的發言,世人彷彿已經見怪不怪。當初開天殺價的驚嚇效果沒有了,他這樣做就完全沒有效果了嗎?倒也未必,計謀之始,是要讓敵人知道你的下一步。當事人很自然地想〝他到底實際想要甚麼?〞,那麼對手就開始〝入局〞。

  特朗普提及到這種主權要求的地方有三個:加拿大、格陵蘭和巴拿馬,巴拿馬有運河,戰略價值不言自明。加拿大、格陵蘭土地大都是北極地帶,資源豐富是事實,但苦寒之地,不好開發,否則歐洲人登陸北美幾百年,為何至今依然人煙稀少?兩百年來,美國對這些地方興趣是有的,只是沒有很積極,那特朗普在急甚麼呢?

  我們平日看的世界地圖,大多是將地球的表面切開攤平,因此與實際狀況有很大的差異。如果從北京到烏魯木齊之間劃上一條直線,這一條線上任何一點和華盛頓劃一條直線,這條直線會穿過甚麼地方?不是太平洋,而是北冰洋,再經過加拿大,中途或會經格陵蘭,才進入美國東北部的華盛頓。這條路線上幾乎沒有幾個人,豈不是純粹的地理題,在現實中沒有意義嘛…非也,這條路線正是中國發射導彈攻擊美國的必經之路。中美之間,有能力用核彈互相攻擊對方的本土,是維持國際力量平衡的基石,尤其現今俄國衰敗已經成為事實,中國在戰略上需要有獨力承擔這個恐怖平衡的準備,中國的核打擊能力,需要至少發展到俄國在俄烏開戰前的水平。換言之,中國核武庫在理論上需要大幅的擴張。

  當中國在行動或中國有明顯的理由去行動的時候,美國就隨之而動。這就有如一盤棋局,你動一隻棋,我就動一隻棋。因此,特朗普顯然不是發瘋、也不是真的要出兵攻打加拿大和格陵蘭,而是要大力加強北極地區的防務。然而,自蘇聯瓦解之後,三十年來北極圈的西方盟國武備廢弛,不復冷戰當年勇。特朗普這麼一說,引發了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被黨友逼宮下台。而格陵蘭就更妙,格陵蘭是北歐國家丹麥的領土,特朗普同樣是用關稅作為手段去威脅丹麥。當然,丹麥不是加拿大,與美國的關係沒有那麼直接,關稅成不了甚麼大問題。事實上,自二戰以來,格陵蘭島上一直有美軍基地,相對於只有五萬常住人口的格陵蘭而言,美國若派兵〝入侵〞,完全是多此一舉。丹麥是歐洲關稅同盟成員國,特朗普是項莊舞劍,劍指的是歐盟。

  特朗普要計劃的,是美國與中國的新冷戰,而歐盟心心念念的,是舊冷戰的尾巴:俄烏戰爭。當特朗普與澤連斯基似乎有一個新的合作基礎,美國要繼續援助烏克蘭抗俄之後,歐洲又有甚麼動作去配合美國與中國競爭呢?這是西方國家內部明顯的分歧,也是美歐之間要面對的議題,戰略共識必須要達成,無論美國總統大位上的人是誰。特朗普只是用他獨有的、具個人特色的戲劇性方式去表達這個意圖。


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