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毀中國大使館的史上最強組合

  
使館殺手萬里斬首
 
  一九九九年科索沃戰爭中期,駐南斯拉夫首都中國大使館因隱形戰機被擊落,被懷疑收藏該機核心機密受美軍滅口兼報復性炸毀。戰爭尚未結束美國已公開具體使用甚麼新銳秘密高科技武器,不過在這之前消息十分混亂,業界紛紛推測到底所用何物所致。因為當時這些武器尚未曝光,查閱當年文章罕見並未有人猜對,其中包括筆者在內。
 
  武器需要運載工具才能發揮作用,正如槍和彈缺一不可,攻擊中國大使館也一樣。運載炸彈的並非普通轟炸機,而是當時最年輕、先進、昂貴、產量也最少的最新型轟炸機,更是人類歷史上第二款隱形飛機和第一款隱形轟炸機。
 
  B2A精神(也有譯作幽靈)只生產了二十一架,單價超過二十億美元,接近當時半艘核動力航母價錢。昂貴的最大賣點就是運用了能實用的隱形高科技,亦因此遇到冷戰後裁軍大環境,被迫由原來一百多架產量削減至二十一架,從而令價格連美國也吃不消,產量少得破紀錄便於一九九七年停產。炸館事件的主角就是同年生產的最後兩架,才服役了一年多,絕對是新質戰鬥力。
 
  雖然美國內外已經有兩種同類飛機進入試飛階段,不過以廿五年來積累的作戰經驗及不斷升級的軟硬件,B2依然是近年全球最強的轟炸機,其穿透力暫仍未有對手。科索沃戰爭開始當晚,兩架同型機先行攜帶三十二枚炸彈撕開防空網,一舉摧毀兩個防空導彈而後揚長回國。
 
  在七十八天的戰事中首開隱形轟炸機參戰歷史,只動用六架B2四十五架次,投彈六百五十五枚,其中開戰頭一周佔了三分一。雖然出動量僅佔全部飛機百分一,但投彈量佔比高達一成,摧毀了三成以上目標,令美軍擊櫛讚賞。之後又參加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更加精益求精。
 
  即使不計其獨有的隱形功夫,該機的戰鬥力依然無出其右。參與科索沃戰爭的多數是其中期生產型,生產於一九九五至一九九六年,特徵是能以四枚炸彈從不同方向攻擊一個目標,或以四枚炸彈同時攻擊四個不同目標。到了攻擊中國大使館的末期生產型,上升至能以十六枚炸彈同時攻擊十六個目標。注意這一特徵,回頭再看當晚轟炸打算投下六枚炸彈從不同方向攻擊中國大使館,便從側面證實這架飛機非最後生產型莫屬。
 
  這還未達到該機戰鬥力的巔峰。科索沃戰爭取得實戰經驗後,全部二十一架飛機陸續回廠升級。四年後的伊拉克戰爭,已能同時投彈八十枚分別攻擊八十個目標,等於科索沃戰爭時若要出動十架B2,到伊拉克戰爭時只要兩架便可以了。夠可怕了吧?這還未算,二0一0年後採用更新型的小直徑炸彈,一架B2已能夠以一百六十枚炸彈,同時摧毀一百六十個目標。人類防範病毒的武器,反而不見如此威力巨大與跨越式發展,所以人心比武器更可怕。

  B2投下的當然不是普通炸彈,但最初只有它能使用,成就了這一炸館組合。到去年開始的俄烏戰場,已普及到雙方皆使用同類武器了。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七十年代由美國提出,海灣戰爭首次使用大受好評。戰後一片衛星熱中美國創意再領先全球,把GPS裝上普通炸彈,搖身一變成為當時高科技的衛星制導炸彈。命中率提高幾十倍但成本比反坦克導彈還便宜,二萬美元的性價比竟然高於百多萬美元的戰斧巡航導彈,令全球軍隊拍案叫絕採購或仿效。
 
  雖然開戰當天已經使用,但真正一戰成名還是因為炸館事件。由於戰斧導彈從海灣戰爭開始多次使用已威名遠播,因此包括筆者在訪問及《澳門日報》特稿中,全世界最初都以為是戰斧所為,直至美軍低調揭穿才仿然大悟。事實上由於有一枚未爆彈在使館廢墟,美軍才會被迫承認。這類炸彈美軍稱為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是包括多種型號的家族,而炸毀中國使館的是二千磅的GBU-31(V)1/B。


黃東